反复的贸易关系可以部分地解决信息收集问题。可是,要想彻底改善信息的供应,一个成熟的市场还需要建立额外的机制。
大部分市场都包含有各种机制,可以克服信息收集产生的摩擦,让竞争发挥它的威力,把商品的价格降下来。像“消费者报告”和“黄页”这样的服务,就降低了信息搜集的成本。口碑相传也是便捷的购物信息的来源。那些打算长期经营的卖家可能放弃价格欺诈,以便争取“回头客”。广告和降价促销可以将顾客从竞争对手的商店中夺过来。品牌和商标同样可以降低消费者的信息收集成本,另外,像批发商和贸易公司这类市场中介商可以减少企业的信息收集成本。市场上存在许许多多的机制,它们可以帮助人们获得信息,减轻信息收集成本所带来的反竞争效应。
信息搜集成本还给企业家们带来了创新机会。就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尽管信息搜集的成本很小,但仍然可以导致市场上出现过高的要价,除非有某些额外的力量可以抵消这种效应。搜集信息是一种浪费性的活动,因此,买方可能愿意花钱来购买帮助自己找到信息的服务。当信息搜集存在成本的时候,由于买卖双方相互都不能准确定位,原本可以互利的交易就可能无法达成。因此,像房地产中介这样的买卖撮合中间人就可以给大家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信息收集成本既然造成了无效率,那么对这种情况的纠正就能产生收益。
批发商和贸易公司也是这类中介商,他们通过降低信息收集成本找到了自己的市场契机。假如你在为一家美国的时尚鞋类制造商工作,你们打算把产品外包到一个成本较低的地方,那么,你将如何着手寻找一家合适的海外签约公司呢?你可以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调查海外的公司,考察他们的厂房,测试他们员工的能力,还可以讨价还价。或者你也可以把这个寻找过程通过合同委托给一个专业机构去做。例如,中国台湾地区就有这样一些公司,它们在美国和欧洲的时尚设计公司及中国台湾当地的制鞋商中间牵线搭桥。加州大学的地理学家邢幼田介绍说,那些贸易公司掌握着许多中国台湾地区制鞋商的“经营和财务信息”。它们同时也在收集另一方的各种信息:美国和欧洲的买方的需求和信誉。当一份订单到来的时候,这些贸易公司的雇员常常会下到工厂去,监督产品的质量。如果西方国家的公司和中国台湾的承包商之间发生了什么争端,贸易公司就有足够的信息来判断到底是哪一方的责任,因此,这些公司可以扮演忠实的经纪人的角色。它们让这个市场更好地运作起来,也给自己赢得了利润。
去除中间商是一种常见的节约方式,但有时,中间商是有其存在价值的。如果信息的流动是自由的,那么中间商就可以去除;而当信息不能自由流动时,中间商就是有用的。
“信息应该是免费的,但信息也同样应该是昂贵的。”这一高科技领域的魔咒同样适用于普通的产业。上面这句话是计算机天才斯图尔特·布兰德的名言,他进一步解释说:“信息应该是免费的,因为它的传播、复制和重组已经变得如此容易,便宜得都不值得算计了。但它也应该是昂贵的,因为对于接收者来说,它往往显得无比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