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困惑地球村(2)

重新理解媒介:揭开传播、社会网络与群体秩序之谜 作者:醒客


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出版于电视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视相比较报纸,最大的特征是直观性:报纸利用文字的索引性描述需要回忆帮助重现感觉,相比之下,电视在视听上是直接的,非常接近直接看的效果。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带有深重的“直观性”烙印,比如“重新部落化”、“地球村”,都力图帮人们用熟悉的事物来直观理解媒介,显然,直观性不是万能的。

电视、电话的时代之后,人们部落化了吗?看上去没有太大变化,电视能够瞬间将千里之外的画面送到眼前,分隔在各地的人们可以瞬间回到部落时代,天天可以面对面聊天,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中,但这只是看到了直观性的一面。如果只有一两个朋友,可能看不出有什么变化,实际上你认识的人有数十或数百个,如果他们都要跟你时刻在一个互相可见的“村里”怎么办?你当然可以把他们通过电话“召集”到眼前,回到“部落”,问题是,你的小伙伴和大学同学并不认识,在你看来都是哥们儿的“部落”里,“村民们”并不熟悉,他们却被热情地安排在同一个“部落”里,所以电子媒介把我们拉回的并不是祖先们熟悉的“部落”。

当电话、网络都普及的时候,我们会感觉自己生活在充满集体温暖的原始部落里吗?信息化并没有像麦克卢汉说的那样,让你回到一个群体性的部落生活中,宅似乎成为更流行的名词,这种不同,要求人们用更多的维度去理解媒介。人的延伸,或者说,工具、能力的延伸是媒介的唯一结果吗?

不妨来看看麦克卢汉关于人和人交换物品的例子。很久以前,住在山里的人种地吃麦子,住在海边的人打鱼吃鱼,山里人和海边人的生活都比较单调。后来有了车子,山里的麦子能够运到海边,海边的鱼也能运到山里,山里人和海边人都能吃上麦子和鱼。山里与海边的产品交换越来越多,山里种地的人不再把麦子运到海边,海边打鱼的人也不再把鱼运到山里,他们在中间选择了一个交通方便的地方进行交换,随着时间的推移,交换的地方相对固定,形成集市,最终形成了城镇。问题来了,轮子如果是腿的延伸,城镇是什么的延伸?至少,不能简单归结到某个器官的延伸上。

车轮延伸了腿,完成了两地物质产品的交换,也促进了集市与城镇的出现,而城镇,不是人的延伸,是环境的延伸,是森林、农庄之后,人类新的生活环境。认识到环境也是媒介的延伸,能够帮助我们从更全面的角度来理解媒介,媒介不再是孤立发展的工具,而是具有互相影响的系统结构,是构成人类社会的生活环境。媒介不仅是麦克卢汉所说的人的延伸, 媒介也是环境的延伸,媒介将人与环境连为一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