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战术上没有灵活机动

倾覆与重构: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大起底 作者:顾伯冲


战术上没有灵活机动

农民起义军在发展势头良好的情况下,往往违背“先胜而后求战”的古老兵法,直接与强军进行接触进行战略决战,这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最容易犯的错误。

人求胜欲最强的时候,恰是最不冷静的时候;对别人进攻最强的时候,正是防守最弱的时候。

黄巾军缺乏有战略头脑的军事领袖人物,其起义计划的制订极不完备,起义后各地起义军没有迅速地集结起来,而是分散在各地孤立行动,甚至不进行相互支援配合,终于被官军各个击破。此外,起义军首领缺乏军事指挥才能,张角、张梁、张宝等个个都只知固守一城一池,或者硬打硬拼,被官军偷袭。其他将领如张曼成、赵弘等只知固守一城一池,不懂得运用灵活的战术。而张角遇到的对手如卢植、皇甫嵩、朱俊、曹操等都是深谙兵法、久历沙场的。碰上这些“克星”,张角等不懂得灵活对付,往往“一根筋”下达死攻、死守的命令,带来的结果只是横尸遍野、冤魂哀鸣。

应该说,历史给予了很多农民起义军很好的机会,可是他们因自我的短板而找不到北,没有把握住机遇,任机会像泥鳅一样溜了过去。将领的性格就是起义军的性格,将领的命运就是起义军的命运,历史的细节从来就是如合符节,分毫不差。

更为搞笑的是,一些农民起义军把《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中的一些人物作为自己的“守护神”。他们常常把取胜的希望寄托于能掐会算的姜子牙、诸葛亮,或者“撒豆成兵”的张天师,甚至齐天大圣身上,故而在作战中出现了一些怪异的战术。义和团一直宣称自己的拳术有“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的本事,对付洋人的火炮,只要“大师兄”施展一下“画符念咒”,那些洋人的枪炮就会成了“烧火条”。这些“牛皮”作为鼓劲的口号在战前动员吹吹还行,但他们自己心里一定要清楚,真靠这些玩意是不管用的。而义和团假戏真唱,让许多“团员”白白地去送死了。

起义领袖虽然给自己封了这个王、那个王的,但仍然摆脱不了兵痞气十足的大农民的底子!当起义队伍发展壮大之后,他们在文化知识和政治斗争经验上的不足就暴露得更为明显。他们的普遍愿望还停留在分得土地上,不可能有更高的认识。所有的这一切,决定了农民在暴动起义时大多还是采取粗线条式的方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