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假如帝王能够适时换换“脑筋”(1)

倾覆与重构: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大起底 作者:顾伯冲


第十三章

假如历史可以重演  

过去的已经消逝,再也不可能为我们提供机会重演一番。历史的脚步是永远不会停止的,正如孔子所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但是,历史似可想象、似可假设,沿着历史老人留在石岩上的脚印来追寻。

在时间的维度里,在历史发展的关头,按照我们现代的理念去设想当时情形、当时的结果,那么后面的路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呢?对现在的人们来说,可以开启无限的想象空间,让历史变成撩拨人心的童话。

当然,我们不应要求古人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要问古人能做什么。我们不能以现代人类所达到的文明去苛求古人,更不能以现在人类的认识作为标杆去评价历史。

中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既是科学又不是科学,它更倾向于解释学,在“假如”中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也许,历史上的许多瞬间真的按我们“假如”的情况出现,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也许不会出现了,至少不会爆发得那么多,或者中国式的农民起义的故事就没有那么丰富多彩。

帝王如果能这样

中国绵延几千年的专制王朝呈马鞍形的起伏不定,统治时间有长有短,执政期间有暴有仁,有时残暴恐怖,有时相对开明,有时动荡不安,有时相对稳定,不能说与统治者施政理念没有关系。

假如帝王能够适时换换“脑筋”

古人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通俗一点说,治大国就好像烹调小鱼,油盐酱醋料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头,也不能偷工减料。

面对芸芸众生,政府治国理政要讲求策略,使治理者和被治理者两相欢洽。其中一种是刚性的,上升到理论上讲,就是依法治国;另一种是柔性的,用现在政治家的话说,则是以德治国。这两种方略并不是对立的,应当融会贯通地使用,只是根据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任务、不同的对象,需要不断地调整侧重点,切不能死抱住一棵大树,一个弄堂走到底。这也就是适时地换换“脑筋”。要不然,容易走极端,随之各种问题就会发酵、膨胀,直至总爆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