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假如让老百姓的言路一直畅通着

倾覆与重构: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大起底 作者:顾伯冲


假如让老百姓的言路一直畅通着

言路畅通是每一个人生存的最基本要求,能不能自由自在地说话,能不能充分发挥它的表达功能,历来是统治者与人民争夺的权益,也是表现在意识形态最明显、最直接的思想分歧。从一定意义上讲,老百姓的言路畅通与否,能测试出社会形态是否先进与落后。

其实,在中国封建时代,朝廷对老百姓的言路并不是一直堵塞,都被拒之门外的。从汉朝起就有接纳庶民上访的专职机构,两汉时期,政府以公车署作为中央信访接转机构,这一制度一直沿袭到魏晋南北朝,只不过隶属关系有所变化。形式上的老百姓的言路是有了,并且在一定的时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封建的体制决定了这条路不可能一直畅通的。因为,封建统治者从来都是唯我独尊,是非对错都必须由他说了算,这正像生活在一个极不健康的环境里的人,是无法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一样。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流行着很多对语言禁忌的遗训,比如: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等。时至今日,它还左右着人们的言行,让大家失去了轻轻松松、愉快生活的可能性。

说到这里,想起了这样一则寓言。有一个人在荒山野岭行走,突然看到一颗骷髅,感到奇怪就问,骷髅啊,你怎么会被孤零零地扔在这里呢?骷髅说,说来话长,一言难尽。当他追问原因时,它却不再言语。下山后,正碰上皇帝出行,他跪在地上,皇帝问他为何挡驾?他就把骷髅会说话的事告诉皇帝,皇帝不信,他说敢以性命担保。于是,一行人马在山上见到了骷髅,那人问骷髅,骷髅竟一言不发。皇帝大怒,命人将他的头砍了,被砍下的头颅正好滚到骷髅跟前。骷髅问,你的头颅怎么也被抛在这荒山野岭?

这则寓言是一则典型的对语言恐惧的产物,是封建统治下百姓对语言的禁忌。实际上,那时候不是老百姓的话多了,不是老百姓说错话了,而是统治者不让老百姓说话。只有限制了老百姓的说话权,才能实现封建专制的统治。所以,百姓是不能随便说话的,一说话就有被杀头的危险,而统治者就可以放开说,而且也可以自由自在地杀人。大概这则寓言的核心,无非就是要说明这个道理。

如果历代封建王朝能让老百姓真正说上话,或者那时体制里的人替老百姓说点公道话,像唐宋时杜甫、李绅、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梅尧臣、范成大等朝廷官员那样,即便不是说得很尖锐、很辛辣,不让最高统治者没有面子,也许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史就会改写了。可悲的是,像李绅、范成大,不但一直在做官,而且官做得还很大,李绅官至宰相,范成大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都曾因为他们替老百姓说过尖锐、辛辣的话,而受到朝廷的惩罚。

言路断了,或者中间阻碍重重,可老百姓他们面临的问题还得需要解决,只好自己替自己说话了,揭竿而起,毕竟这是一条充满着暴力、血腥的路,对言路两端的人都没有什么好处。

历史上,曾演过很多剥夺老百姓说话权的悲剧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