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52年珠峰被确认为地球最高点,就招来了众多狂热的攀登者。1953年5月29日中午,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和夏尔巴登山家丹增·诺盖成功登顶珠峰,人类第一次站在地球之巅。这之后的60年,珠峰成全了超过3000人的登顶梦想,但也葬送了500多人的生命。
1996年5月10日凌晨,由罗布·霍尔率领的冒险顾问公司探险队、美国登山家斯科特·费希尔率领的疯狂山峰公司探险队和高铭和领衔的台湾探险队共33名登山者,离开4号营地,向山顶进发,拉开了珠峰登山史上头号大山难的序幕。
曾在2003年5月22日登顶珠峰的万科董事长王石,在给《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中文版作的序中写道:“《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一书给我们回放了1996年5月发生在珠峰上的一次山难,四支登山队中共有12人遇难,令人触目惊心。当然,造成山难的是难以预测的暴风雪,但是当你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人为的因素也占据着相当关键的位置:假如领队费希尔和霍尔始终坚持他们的原则,到了‘关门’的时间,不管走到什么高度都必须下撤;假如作为向导的布克瑞夫能够忠于职守,放弃自己无氧登顶的梦想而专心服务客户;假如夏尔巴领队始终在履行领路和制定路线的职责,而不是干了别的;假如费希尔不是一味隐瞒自己的疾病;假如作者本人能够跳出惯性思维而不是对哈里斯的困惑熟视无睹……事情将会是另外一种结局。”
但这些假如毕竟没有出现,惨剧因此发生了。直接导致了12人遇难、多人受伤的大山难。
对这本被称为登山者的圣经的畅销书,我已看了多遍。对于有着登山倾向和山难情节的我来说,这本书从另一方面使我对西行路上的海拔问题格外重视。
今天临行前突然再看到它,想到那些长眠于高山冰雪之中的攀登者,我的心境瞬间蒙上一层阴影:难道这仅仅是一种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