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理性的滥用与衰落》(2)

哈耶克传 作者:(美)艾伦·艾伯斯坦


1939 年9 月德国、苏联入侵波兰后,持续8 个月的所谓对峙战偶尔也被人戏称为“假战争”,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希特勒于1940 年4 月闪电般地占领丹麦和挪威。随后,德国侵占荷兰、比利时,并于5 月10 日攻占法国。罗宾斯回忆说,听到德国入侵的消息,学院的生活就变得“不能忍受了。每天早上都是失败和溃退的新闻;而我们却待在这里,自己的潜能被白白浪费,每天正常的教学活动突然间变得根本无关紧要了”。英国与西方文明的生活危在旦夕。

5 月10 日,张伯伦辞职,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5 月13 日,丘吉尔对下议院讲话时说,他“别无所有,只有鲜血、勤苦、泪水和汗水”,这倒是句大实话。哈耶克一度想把孩子送到国外去。1940 年夏,不列颠之战打响,他们一家不可能再住在伦敦了。1939~1940 年那个学期,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不得不迁到剑桥的皮特豪斯学院,直到战争结束。在剑桥找住处很难,整整一年,哈耶克一家和罗宾斯一家住在伦敦郊外一处村舍,而他本人则住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一个房间里,这是凯恩斯帮他弄到的。

哈耶克最后终于在剑桥找到了一处经过改建的大仓库,他们一家人就在那里一直住到战争结束。他从事研究的房间有两层高,经常被用来当作业余戏剧演出的礼堂。哈耶克的儿子还记得,凯恩斯在剑桥国王学院给父亲搞到的房子“很舒服但太阴冷”。

根据战时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上学、信奉费边主义的历史学家诺曼·麦肯齐的说法,“变化太大了”。在伦敦时,全院有3 000 名学生(其中一半不是全日制的)、90 名教员。而到了剑桥,只剩下500 名本科生(其中不再有非全日制学生了),教员剩下一半,其中只有9 位教授。麦肯齐说,人也变了。在伦敦,男女生学生的比例是3 ∶ 1,而在剑桥,刚开始,男女比例还差不多,但到战争中期,女生是男生的两倍。“根本性的变化是,学院从一个大家要乘车上下班的学院,变成了一个大家住在一起的社区。”

重要的是,“二战”及随后的局势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欧美人的世界观。很少有谁预料到会发生这么大规模或这么可怕的战争。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在纪念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成立50 周年的回忆文章中,哈耶克指出,1939 年9 月战事爆发使搬到剑桥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教员和学生数量减少,但直到1940 年春天英国真正参战前,学院各方面的计划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而法国沦陷、伦敦遭到轰炸后,政府“全面动员所有可利用的人力,以满足政府部门的需求,学院剩下的教员大部分被调走了”。罗宾斯、普朗特等人都进了政府机关。

战争期间,哈耶克跟凯恩斯的私人关系逐渐密切起来。凯恩斯在伦敦上班,周末回剑桥休息。哈耶克记得,那时,“由于他想摆脱繁重工作而稍事休息,也可能是因为他在政府部门的工作都是机密的,他的其他兴趣充分地表现出来。其中有一次的情形非常典型:他刚完成一次远赴华盛顿的官方使命,其间讨论了很重大的问题。我以为他已精疲力竭了,然而,他却宴请我们一群人,畅谈美国伊丽莎白时代书籍的收藏情况,仿佛这就是他到美国的唯一目的”。拉里·哈耶克回忆说,他的父亲和凯恩斯曾在晚上站在国王学院的房顶上,一起观看炮火消磨时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