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足球的“建国大业”(2)

足球根本不是圆的 作者:黄健翔


等到1934年,远东运动会的足球决赛是中日对决。比赛快结束时,两队打成3∶3,这时李惠堂踢进一球,中国队最后4∶3取胜。李惠堂后来说,这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进球。

这个远东运动会,参赛国最多时也只有七个,但在当时,已经是为数不多的正式的大型国际赛事。在那个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时代,以李惠堂为代表的前辈们,将已经是现代化强国的日本足球,长期踩在自己脚下,令当时的日本足球百思不得其解:一盘散沙、贫困落后的中国,什么都不如我们,而我们怎么就偏偏在足球上踢不过他们?

1941年,香港沦陷,汪精卫打电报给李惠堂,邀请他到南京踢球,李惠堂拒绝了,他化装后转道澳门,回到家乡。抗战期间,他组织球队,踢了一百多场义赛,筹集的款项全部捐给伤兵、孤儿和灾民。1948年,李惠堂挂靴,之后担任过中国队主教练,参加了1948年的伦敦奥运会——这是他第二次参加奥运会,1936年那次是以球员身份。当时队友中有个人叫谭江柏,号称“铜头”,头球尤其厉害。一般人可能不知道“铜头”谭江柏,但说起他儿子肯定无人不晓。他儿子是谁?大名鼎鼎的“歌神”谭咏麟。1954年和1958年两届亚运会,李惠堂执教的中国台湾地区代表队,都夺得足球金牌。

文武双全 高瞻远瞩

2013年上半年,亚足联执行主席张吉龙在大好形势下退出亚足联主席竞选。大家都为张吉龙的无奈放弃感到悲哀,有媒体甚至写出“错失空前机会”的哀叹。其实,这机会并非空前。1965年,李惠堂就当选为国际足联副主席,成为亚洲足坛第一人。他还是亚足联的首任秘书长。也做过亚足联副主席。李惠堂能在足坛政界担任高位,与自己的学识和修养密不可分,他的中英文都很好,而这得益于家境和教育。李惠堂出生大富人家,他的父亲李浩如是在香港获得巨大成功的建筑商。

李惠堂出生在香港,年幼时被送回梅州五华县老家。五华县的足球氛围很好,可能是中国现代足球的起源地。大约在1873年,也就是清代同治年间,德国传教士将足球和游泳传到了这里。李惠堂上学第一天,带着足球跪拜孔子像。球踢破了后,他就摘下柚子踢,把两棵柚子树都摘光了。现在五华县的木偶戏,还演出李惠堂儿时练球的故事。11岁时,李惠堂回到香港,进入英国人办的皇仁书院读书。这所学校用英语上课,所以李惠堂的英文和中文都很好。他至少写了十本著作,非常有见地,眼界和情怀都高人一等。他在《球圃菜根集》中说,“足球须从普及方面着想,不求畸形发展。假若中国蓦然产生十一个出类拔萃的超级良才,纵横捭阖,踢平四海五洲,如果事事未上轨道,也不见得马上就可以富国强兵。”这番话放在今天,仍然一针见血。

二、贺龙和新中国成立初的中国足球

李惠堂对后来人寄予厚望,写过一首诗:“白驹过隙惜良时,卅载球坛话别离。为语青年诸俊秀,后来居上创新机。”新中国成立前,他挂靴了,一代新人即将走上舞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