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荷兰人带来的精品咖啡(1)

星巴克:关于咖啡、商业和文化的传奇 作者:(美)泰勒·克拉克


 

在太空时代的黎明到来之前,身陷重围的咖啡市场迎来了转机。转机首先来自阿尔弗雷德·皮特,他是一名荷兰咖啡烘焙商的儿子,生性倔犟,于1955年移民到美国寻找致富机会。皮特理所当然地以为,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繁荣国度中,一定会有人和自己一样为咖啡痴迷。但是当他在旧金山的一个咖啡进口商那里找到工作之后,皮特很快就为美国调制咖啡的糟糕现状而心生厌恶。皮特用他那混合有一半荷兰口音和一半苏格兰口音的特有腔调告诉我:“过了两年后,我和那里的品尝员讲道,‘我来到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可他们喝的却是最粗制滥造的咖啡’。”现在,皮特已经86岁高龄,但依旧是脾气火暴,对阿谀奉承、虚伪造作绝不容忍,对于劣质咖啡也绝不姑息。在“二战”期间,他曾在纳粹集中营见过德国人将荷兰所有的上等咖啡都据为己有,将作为咖啡替代品的菊苣根和变质的陈咖啡豆留给荷兰人,他说:“优质咖啡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美国倒没有如此不堪,因为他们的咖啡从未好喝过,这是绝对无法让人接受的。

皮特决心改变这种局面。他开办了一家小型咖啡店,出售当年父亲制作的那种精品咖啡,甚至还进口了一台欧洲制造的咖啡烘焙机,因为他认为美国的咖啡技术实在是难以恭维。皮特采纳了一位在苏格兰舞蹈俱乐部结识的女子的建议,他将店铺开在了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这里是反传统的根据地。1966年4月1日愚人节这天的清晨,“皮特咖啡与茶”开张营业,这家店在伯克利的藤蔓街和胡桃街的交叉路口闪亮登场,它也成为未来庞大咖啡帝国的灵感来源。皮特表示:“我所做的唯一的广告就是店里的烟囱中自然飘出的味道。每当我烘焙咖啡的时候,就会有人进来打听:‘是什么味道,居然会如此美妙?’他们都没有想到咖啡可以如此美味,我习惯让咖啡的品质来说话。”

虽然店中也摆有几个凳子,顾客也可以购买咖啡样品来品尝,但“皮特咖啡与茶”并非一家完全意义上的咖啡馆,阿尔弗雷德·皮特的使命是向大众销售新鲜烘焙的优质咖啡豆,以供其回家调制咖啡。皮特的性情执拗已经是远近闻名,他对那些使用渗滤壶的顾客大加斥责,对那些不按照他的规矩调制咖啡的顾客毫不客气,称世上只有两种咖啡:一种是按照他的方式调制的咖啡,另一种则是糟糕的咖啡。没有人能一丝不差地按照他的严格标准来做事,皮特在每天15个小时的工作中设定了无数条规则,他每天都会因对手下的表现不满而大声呵斥他们,导致许多员工一怒之下选择离开。

20世纪60年代中期,当咖啡店还少之又少的时候,这种做派会极具杀伤力。在当时,星巴克式的咖啡店文化根本不存在,更谈不上拿铁、丝绒沙发之类,在美国为数不多的那些前卫意式咖啡吧并不是因为提供精品咖啡而闻名,而是因为那些场所为艺术和反叛情绪提供了避风港。诸如位于纽约曼哈顿格林尼治村的“什么咖啡馆”(Café Wha?)就接待了很多不可一世的文艺青年,以及年轻的民间名流人士,还包括当时尚名不见经传的音乐家鲍勃·迪伦(Bob Dylan)。奇装异服和嬉皮士相辅相成,使咖啡馆日益成为不堪的颓废一派出没的场所,他们在这里吸食大麻、拈花惹草、朗诵业余诗作,这通常是受到他们的守护神美国诗人兼垮掉派代表人物艾伦·金斯堡的影响,他会经常现身于旧金山北滩的“悲伤咖啡馆”(Caffe Trieste),并且还在那里滔滔不绝地发表言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