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创立星巴克集团(1)

星巴克:关于咖啡、商业和文化的传奇 作者:(美)泰勒·克拉克


 

若是仅仅从霍华德·舒尔茨的自传以及多年来他的各种公开演讲来看,人们对他这个人无一例外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为人和蔼可亲,是个绝对意义上的热心肠。在他的书中,舒尔茨也是不吝笔墨,极尽鼓舞人心之能事。例如,其中有一章就是以“睁大眼睛实践梦想”为题。他希望手下员工能够“随心而动,充实灵魂”,并提出:“如果梦想都唾手可及,那还有什么意义?”他还做出暗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难以抑制对咖啡的热情。(在当今的企业文化中,对产品或服务怀有极大热情则近乎是一种神圣高贵的品质。)翻过几页之后,人们几乎相信,若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首脑愿意到最近的星巴克坐下来喝几杯榛果拿铁,沟通一下彼此的感受,那么整个中东地区的问题都会在一小时内化解。

如此滥情也不足为奇—如今的CEO并不是因其直言不讳和坦诚直率而闻名,而更多是因其多愁善感的陈词滥调而著称,这并不能让我们对构建一个全球性的咖啡帝国有多少真实的了解。若想了解真正的舒尔茨,还不如和他打上一场友谊赛,比如排球就可以。

道恩·皮诺认为:“霍华德太争强好胜了,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公司野餐的时候一起打过排球,结果我输了球,霍华德就火冒三丈。我问他:‘你会不会因为我输球就索性让我卷铺盖走人?’结果他一连两年都没再打过球,大家都知道他实在太看重得失了。像他这种人居然没有得心脏病,着实令我感到意外,这实属幸运。”

好吧,那就试试篮球怎样?

据负责星巴克餐厅财务工作的克里斯·卡尔金斯回忆:“我和吉姆·雷诺兹、鲍克、鲍德温、霍华德几个人组建了一支公司内部球队,在国会山的一个小健身房打球。霍华德人挺不错,不过他是我见过的最具攻击性的篮球手。我是说,他打球可是要动真格的。”

简而言之,舒尔茨就是一个不愿服输的人。在家里那个上了年头的红木书桌抽屉中,他保存了几十份报纸和杂志剪报,其中都是人们对星巴克表示的质疑。一次他曾对《财富》杂志这样讲:“直到上周,我时不时还要拿出这些剪报来看。”据悉,舒尔茨会把他不喜欢的记者直接请到家中,对其大肆批评一番。舒尔茨自传的合著者多莉·琼斯·扬曾透露,舒尔茨给自己的大儿子起名为乔丹,用的是当时最具竞争性的运动员之一迈克尔·乔丹的名字。正是这种不服输的精神让舒尔茨在风平浪静的太平洋西北地区中脱颖而出。西雅图咖啡业的一位资深人士乔·莫纳汉这样讲:“他生性好胜,这一点和我所熟知的咖啡业的人士颇为不同,他们都悠闲自得,觉得开上一两家店就已心满意足,而霍华德总想把生意做得更大。”

拥有这样不甘言败的秉性,舒尔茨自然不愿善罢甘休,让他的意式咖啡吧就这样胎死腹中。1984年春,当鲍德温准备开第6家星巴克店时,舒尔茨终于想方设法说服鲍德温在其中开辟一个小角落,作为意式咖啡吧的试点。在善于将想法付诸实践的鲍克的帮助下,舒尔茨一门心思投入到筹备工作当中—练习加热牛奶,操控亮闪闪的镀铬意式浓缩咖啡机等。三个人决定对于新举措不做任何广告宣传,而是让顾客自行发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