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文明的连续性(3)

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作者:(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文明的基本结构

对历史的各个时期的浏览,带来的仅仅是转瞬即逝的图景:它们投射在文明的背景之上,出现,然后再消失。如果要在这些变化不居的映像背后寻求永恒的特征,我们将会发现种种不同于此的、更为简单的实在,它们所表现的是一种全新的关注点。这些实在中,有些仅持续了几个季节,有些持续了几个世纪,还有一些持续时间之久,仿佛它们是永恒存在的。当然,表象是不可靠的,因为它们在不知不觉中也在缓慢地变化和衰败。

·这些实在就是前一章所提及的那些实在:由地理条件、社会等级制度、集体“心理”和经济需求等因素所施加的无尽无休的约束——这些意义深远的影响,起初几乎并未被人们认识到,对当代人来说更是如此。当代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考虑到它们时,总是把它们看作完全是自然而然和理所应当的。这些实在便是我们现在所要说的“结构”(structures)。

甚至对历史学家来说,他们起初可能也未注意到这些实在:他们所习惯的编年体的叙事方式常常过于繁琐,以致他们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要理解和探索这些基本结构,人们就得以一种挥霍的方式研究巨大的时间段。表面上的运动在不久之前涉及的还是事件和人,但是当我们思索这些永久性或半永久性的、同时又介于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非常现象时,事件和人便从图景之中退去了。这些现象便是文明的“基础”,或者不如说是文明的基本“结构”。例如,宗教信仰,各个时代都存在的粗鄙无知,亦或对死亡、工作、娱乐和家庭生活的态度……这些实在、这些结构通常都是历史悠久、长期存在的,而且它们总是各具特色、与众不同的。正是它们赋予了文明基本轮廓和典型特征。此外,它们很难在各种文明之间进行交换:所有文明都把它们视为不可替代的价值。当然,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持续存在的遗迹,这些从前人那里继承下来的选择,这些拒斥其他文明的理由,通常都是无意识的。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人们就必须得从他们所处的社会中脱离出来,至少在精神上应做到这点。

试举一例:20 世纪的妇女在类似于我们欧洲这样的社会中的地位问题。这个问题虽然简单,却有着深刻的根源。对我们来说,这个问题的特征似乎是再“自然”不过了;直到与穆斯林妇女的地位或处于另一个极端的美国妇女的地位进行了对比之后,其特征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了解为什么会存在这些不同,我们必须回到遥远的过去,至少得回到12 世纪那个“典雅爱情”(amourcourtois)的时代,去追溯西方的爱情观和婚配观。于是,我们不得不思考下列的因素:基督教、妇女上学问题、欧洲的儿童教育观、经济状况、生活标准、妇女走出家庭就业问题等等。

妇女地位问题事实证明在任何时候都是文明的一个结构,是文明的一种检验标准,因为在任何一个文明中,它都是一种长时段的实在,是对外部压力的回应,人们很难在一夜之间改变它。

·一个文明通常不肯接受那种质疑它自身的任一深层结构的文化革新。这样的拒斥态度,或者说不言自明的敌意,相对而言很罕见,但它们总是指向一个文明的心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