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蕾丝和她的保姆玛丽·玛吉一起去了纽约。这时候,艺术学院的招生工作已经结束,格蕾丝没有申请报考的机会了。玛丽·玛吉找到学校的董事长埃米尔·爱迪斯特尔,恳请他听听这个女孩的朗诵,她强调说格蕾丝是著名的戏剧作家乔治·凯利的侄女。埃米尔·爱迪斯特尔说:“好吧,让她明天来读一段吧。”
第二天,格蕾丝被安排读一段20多页的对话,很巧,这段对话便是格蕾丝以前演出过的《持火炬者》的片断——乔治叔叔在关键时刻帮了她一个大忙。
格蕾丝得到的评语是:一个可爱的女孩,会有很好的前途。
埃米尔·爱迪斯特尔后来回忆说:“格蕾丝给考官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她性格温和,舞台形象漂亮,智商很高,富有想象力。”
格蕾丝的纽约之行获得了成功,这出乎凯利夫妇的意料。他们甚至还没有让女儿远行的思想准备。但是格蕾丝很高兴,她知道自己的人生就要开始新的一页了。
唯有卧床不起的哈勃是格蕾丝心头的伤痛,他们就要分别了。格蕾丝想她会很快就回来看哈勃的,但是格蕾丝心中明白那要看上帝是怎样安排的。
在纽约时,格蕾丝依然保持着给哈勃写信的习惯,她在假期回费城时总是去看望他,长久的友谊使他们建立起兄妹一般的深情。
哈勃是格蕾丝少女时代最亲密的朋友。他去世于1953年,那时候格蕾丝已经是大明星了。她从好莱坞匆匆赶回费城参加哈勃的葬礼。站在哈勃坟墓前的格蕾丝面色凝重,她深深地体验到了生命的脆弱。
格蕾丝在悼念她少女时代的白马王子,也是在向她的少女时代做最后的告别。从此,格蕾丝便失去了与她那童贞生活的最后一点联系。
一年后,在接受一位记者采访时,格蕾丝坦言:“我的第一位男友叫哈勃·戴维斯,我爱他。他死了。”
在格蕾丝一生的恋情中,你会发现她始终都在寻找那种比她大许多、心智较成熟的男人,他们就像是她的父亲,她想在他们身上找回童年时缺乏的父爱,而唯有哈勃·戴维斯是一个例外。他只比她大两三岁,她认识他时,他还是一个不到20岁的英俊少年。她经历了一生中的最美好的初恋,然而,这个斯文优雅的男孩却死去了。他年轻脆弱的生命无法履行尘世的义务,他没有给格蕾丝带来安全与永恒的爱。格蕾丝一生中唯一一次试图在自己同龄人中寻找爱情的努力宣告失败,这给格蕾丝未来生活的影响是致命的。从此她放弃了世俗人心中的正常的爱情模式,开始寻找一种权威式的父亲一样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