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独立导演林克莱特拍了近20部电影,他有才华,更有耐心,在他的“Before三部曲”(即电影《日出之前》《日落之前》《午夜之前 》)中,他让一个美国男孩和一个法国女孩在维也纳相遇,9年之后,让他们在巴黎重逢,然后,又等了9年的时间,让他们在希腊伯罗奔尼撒南部小岛上吵了一架。
18年下来,当年在街头轻舞飞扬的大学生,已成为年近40、向对方互喊“你这个疯子”的中年人。看过这个电影系列的人都会爱上他们,因为他们最好地诠释了什么是“时间”——这种无色无味无嗅的存在,是最公平的审判者,没有一个人能逃离出它的掌控——从他们20岁的毫无顾忌,到30岁的初尝苦涩与悲伤,到40岁的成熟又挣扎,我们对时间的手法心领神会,恨不得隔着屏幕与他们干一杯。
最初我被林克莱特征服的是他对“话痨片 ”的高超把握。三部电影从头到尾几乎都只是两个人的对话,然而全程无尿点,等到片尾曲响起,我才意识到,我听了两个小时的聊天。我一直认为“话痨片 ”是高智商的代表,聪明的人不一定爱说话,但妙语连珠一定是心智丰富而活跃的表现。类似的“话痨片 ”还有伍迪·艾伦的电影,以及科幻经典《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看看林克莱特都让他们聊了些什么吧:美国文化、欧洲文化、媒体、纪录片、职业理想、文学写作、诗歌、青春期、家庭教育、父母的婚姻、男女的情感差异、对死亡的经验和理解、性经历、性癖好、爱情与迷恋的区别、灵魂与转世、宗教信仰、算命与宿命、流行音乐、亲密关系中的谎言、精神出轨、女性主义、科技对人类的影响、闲暇时间、失恋经历、环保、第三世界、生物进化、孤独、梦境、回忆、爱上一个人的时刻……
每一个话题都闪闪发光,让谈论它们的人不可避免地折射出他们自己的喜好、体验与智慧;每一个话题都像一级台阶,向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又多走了一步。然而不仅仅是话题,更是它的谈论方式,让这“三部曲”如此迷人。哈佛大学《公正》课的桑德尔教授算得上当代最会讲课的老师了,但即使如此,这种公共式的演讲与交流,仍然比不上两个人面对面的深度聊天——那种彻底的袒露与随之而来的细微反馈,那种层叠不穷的灵感,仅仅存在于“我与你”这样的二者交谈中。
“细节之中有神光”,无论话题多么宏大,他们之间的对话都是贴身而诗意的。他望着火车窗外漂移的风景碎片,说起3岁时参加祖母的葬礼,在后花园用水管对着太阳散射出一弯彩虹,然后在彩虹中看见了祖母的幽灵。而她的坦白也直指人心:“我想做一个独立又强大的女人,但我也同时知道,爱和被爱这件事,对我是那么重要。”
爱情中的聊天至关重要,我们眼看他们在一来一往的对白中滑入对方的灵魂深湖里。曾几何时,这样纯粹的精神交流只存在于男男之间,因为女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对男人来说,女人就和儿童一样是心智不全的。女性的崛起,事实上是送给男人最好的果实,只是愚钝的男人不仅认识不到,更享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