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聆听心灵的声音(3)

少有人走的路4:心灵地图 作者:(美)托马斯·摩尔


这位女士要求我帮她摆脱她心灵中依赖的一面,但如果我这样做,就完全违拗了她心灵的本性。尽管依赖让她觉得不安,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就应该摆脱它,因为依赖感或许正是心灵表达需求的方式。她如此努力地追求独立,就是要躲避和压制内心对依赖的渴望。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试着改用其他和“依赖”相关,却没有“软弱”含义的说法。

“难道你不愿意和别人交往,向他们学习,跟他们亲近,建立密切的友谊,或者和某个人培养起无法割舍的亲密关系?”

“当然愿意。”她说,“那也算是依赖吗?”

“我觉得算是。”我回答,“一切事情都是这样,有得必有失。为了享受这些好处,你得学会接受贫乏、自卑、顺从和失掉控制的感觉。”

这位女士跟许多人一样,刻意把这些感觉夸大成过度的依赖,作为拒绝亲密关系和友谊的借口。于是我们活在这种夸大的感觉中,以为自己对别人的依赖已经达到了病态的程度,然而事实是,我们正在回避同周围的人、社会和生活建立深厚的关系。

观察心灵的动态,聆听它的声音,是“遵从症候”的一种方式。对于心理上的症候,一般人的反应是予以矫正,努力朝相反的方向发展。自以为依赖性过强的人,觉得只有达到彻底的独立,才能获得健康和快乐。这种感觉其实是错误的,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独立与依赖之间的裂隙无法愈合。遇到情况应该因势利导,遵从心灵表现出来的症候,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学习保持适度的依赖,既能满足心灵的需求,又不至于太过极端,让独立与依赖之间产生裂隙。

拒绝接受命运,满心不切实际的幻想,同样背离心灵的本性。

一位心情沮丧的男子来找我,他对目前的工作极为不满。他在工厂车间工作了10 年,这10 年间,他一直在策划着逃离。他打算回到学校读书,然后选择一个更好的行业。他把全副心思都放在这一方面,工作自然受到了影响。一年年过去了,他一直郁郁寡欢,憎恨他的工作,渴望实现他的雄心壮志。

有一天我问他:“你有没有想过接受现状,全心全意做好手头的工作?”

“不值得。”他说,“这样的工作用不着我来做,机器人会做得更好。”

“但你每天都在做这个呀。”我提醒他,“而且你做得并不好,所以你才感觉十分糟糕。”

“你是说,我应该把心思放在这么愚蠢的工作上?”他满脸难以置信的表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