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家庭和童年的神话(2)

少有人走的路4:心灵地图 作者:(美)托马斯·摩尔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用不着太在意我们的家庭究竟是幸福温馨还是冷漠暴虐。我当然不是说,家庭的缺陷并不值得重视,不会给身心留下严重的伤痕。然而,在更深的层次上,家庭之所以为家庭,就是因为它的复杂性,其中也包括它的弱点和缺陷。在我自己的家庭中,那位爱讲故事的叔叔是我在智慧和道德上的启蒙导师,但他同时又是一个酒徒,曾因拒绝去教堂而让家人蒙受羞辱。身为心理医师,我接触过的许多患者都经受过家庭暴力和虐待的痛苦,然而这些痛苦都可以弥补,甚至可以成为智慧和心灵蜕变的源泉。我们若能从心灵的角度看待家庭,接受它的弱点和缺陷,容忍它的不完美,就可以挣脱道德观和感性的限制,窥见人生的奥秘,回归最真实的世界。抽象的原则就会让位给有血有肉、美丑交织的生活。

“家庭”一词有许多种含义。社会学家认为,家庭是一种社会群体或结构;心理学家把家庭想象成人格的源泉;政治家用理想化的方式描述家庭,借以推销传统价值观和相应的政见。但我们每个人对具体的家庭都有切身体会。家庭是一个巢,心灵在这里诞生成长,从这里汇入我们的生活。家庭拥有复杂的历史渊源,以及错综多变的亲族关系——祖父母、叔伯舅舅、姑婶姨婆、堂表兄弟姐妹,等等。它有说不尽的悲欢离合,演不完的喜剧和悲剧;它有光荣的时刻,也有见不得人的隐私;它有精心维护的传统和仔细确立的形象,也有鬼鬼祟祟的越轨行为和荒唐的行径。

我们经常能体验到家庭的两面性:表面上幸福、正常,背后却充满了疯狂和暴虐。我曾听说过许多这样的家庭:表面上如童话故事一般美好——家人结伴露营、星期天团聚设晚宴、外出旅游、互送礼物、玩不完的游戏;隐藏在背后的却是不顾家的父亲、偷偷摸摸的酗酒行为、对某个姐妹的虐待、午夜实施的暴力。电视剧情可以很好地反映这种两面性:先是描述温馨家庭生活的情景喜剧;紧接着就是对家庭暴力的新闻报道。有些人就是相信情景喜剧中的理想家庭形象,努力掩藏自己家中发生的丑事,恨不得自己出生在另一个幸福完美的家庭。然而,要挽回失落的心灵,我们就必须由衷地接受家庭的命运,从中寻找关怀心灵的素材。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家庭疗法”可以采用纯粹讲述家庭故事的形式,完全不要掺入任何因果分析,也不要顾忌周围因素影响。

对于讲述故事的人,这些故事足以营造一个博大的神话体系。家庭之于个人,正如人类起源之于人类物种一样。家庭的历史能提供一系列繁复交织的意象,每个人都一辈子浸淫其中。希腊神话、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和非洲的神话,分别塑造了相应的社会;同样的,家庭的故事——专属于家庭和个人的神话,也塑造了我们每个人的人格。我们谈论家庭,实际上谈的是那些彼此交织、密不可分、共同构成我们个性的人物和主题。关怀心灵的关键并不在于理解、分析和改善,而是复苏家庭生活的意象,以充实我们的个性。

要借助家庭的情境关怀人们的心灵,就必须学会欣赏他们的故事和里面的角色,让故事中的祖父母和叔伯舅舅变成神话中的形象,让原本熟悉的家庭故事在一次次的讲述中逐渐具备典型意义。今天的教育和媒体报道中充斥着“科学性”的腔调,让我们无意中成了家里的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我询问患者的家庭情况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回答:“我父亲喜欢酗酒,作为一个酗酒者的孩子,我自然倾向于……”这就不是故事的讲述,而是理性的分析。家庭被“陈列在实验台上”供人解剖。更糟糕的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学家也会以这样的腔调开场:“治疗对象为男性,生长环境为同时信奉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家庭,其母亲具有自恋倾向,父亲则具有共依存倾向。”在如此简单化的分析过程中,家庭生活的心灵成分连一席之地也没有。我们必须用更认真的态度,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家庭,同时接受它的美好和阴暗,扮演聆听者的角色,而不是在故事讲完之前妄下评断。如果急着“纠正”患者家庭的“错误”,就会与它的独特精神和个性失之交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