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家庭和童年的神话(10)

少有人走的路4:心灵地图 作者:(美)托马斯·摩尔


在一个没有冥府、没有灵魂、没有任何神秘性的世界中生活,有时这样的想法具有相当强烈的诱惑性。在故事中,德墨忒耳发现宙斯默许了哈德斯的诱拐行为后,决定化身凡人前往俗世。在雅典附近的伊琉西斯镇上,她找到了一份平常的工作,在一户人家当保姆。

贝瑞认为,德墨忒耳迁居到凡间,过世俗而正常的生活,是对冥府吸引力的一种抵抗。有人陷入抑郁或烦躁时,朋友们会这么劝他:“尽可能忙起来吧,别去想它。”即使专业的心理学家有时也会建议人们,把全副心思放在日常生活的琐事上,免得受到“胡思乱想”的诱惑。从德墨忒耳的角度看来,女儿被诱拐到阴森的冥府,完全是一桩无法容忍的暴行。然而从宙斯的反应来看,这场诱拐事件的发生有其必然性。既然宙斯都允许了,那么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完全符合神的意旨。尽管某些经验会夺走我们的纯真,改变我们的生活,让心灵更加复杂深沉,但我们还是会受到这些经验的吸引,因为这原本就符合事物的本质。

德墨忒耳在人间做起了保姆,照顾一个名叫德墨芬的男婴。

她悉心照料着他,用神油涂抹他的身体,往他身上呵气,把他抱在怀里——这表现了一位神祇对凡间生命的精心呵护。每天晚上德墨忒耳都把婴儿置于火中,以赋予他永恒的生命,结果婴儿的母亲看见了,吓得尖叫起来。德墨忒耳对凡人的无知感到非常生气,大喊:“什么是福,什么是祸,你都分不清楚。”——这正是整个故事的基本主题:有时候,如果能从更宽广的角度来看,凡俗观念中的危险事物,可能令我们受益。

为凡人充当保姆的短暂时光里,德墨忒耳教给了我们许多为人之母的道理。她向我们展示了,母性不仅包括凡俗性质的养育,还有神性的一面。她把孩子放在火中,是为了焚去他身上的尘俗,让他获得永恒的生命。“永恒的生命”并不只是字面上的意思,还可以理解为心灵的深层空间。只有让孩子经受生命激情的焚烧,才能炼就心灵的长存不朽,这就是德墨忒耳式的为母之道。养育孩子,不仅要培养他的生存能力,更要指引他去探索内心和命运的奥秘。

身为心理医生,我常常遇见自认为充满母性的男女,他们过度追求神话中的母性原型形象,结果反而陷入了曲解、夸张和强迫的纠缠。甚至有些人一旦面对需要母爱的人,就会丧失理性和自制。有些人说,他们结婚是因为对方离不开他们的呵护。女性容易被身心受过创伤、敏感柔弱的男子以及尚未成熟的大男孩吸引;男性则往往对娇柔脆弱的女子情有独钟,觉得她们需要“母性的”保护与指引。要解决这些由“母性情结”引发的问题,就需要对母性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当我们要给他人以母性的关怀时,最好的方式往往不是自己扮演母亲的角色,而是设法唤起对方内心中的母性。

德墨忒耳和珀耳塞福涅的故事告诉我们,为母之道,绝不仅仅是照顾孩子的直接需要这么简单。母亲们必须认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命运——独特的心灵与个性,而为了保护这种个性,哪怕是必须牺牲通常意义上的“正常”与“安全”,也应该在所不惜。让孩子在命运和经历的烈火中淬炼,的确与母亲保护子女的天性不符,然而神话告诉我们,凡间的母性和神界的母性是不同的。后者的视角更加宽广,是母爱在更深层次上的表现形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