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民的总理(2)

失衡: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再平衡 作者:(美)史蒂芬·罗奇


这次任命标志着温家宝的地质专家的职业生涯告一段落。1985年,温家宝担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主要为中央政府高级领导层提供行政保障;一年以后,温家宝升任中央办公厅主任;1992年,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在担任书记期间一直致力于内部建设。

1998年,温家宝出任副总理,在中国最优秀的经济战略家、新上任的朱镕基总理手下工作。那时正赶上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温家宝第一次真正接触中国宏观经济的挑战。同时,他也正在负责一项讨论已久但从未得到全面实施的国家发展事务,那就是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指的是将中国的发展重心从富裕的东部沿海地区逐渐扩展到中部和西部偏远省份。2003年,中国政府领导人换届,温家宝当选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朱镕基直言不讳、果断的性格,以及他非凡的分析和战略眼光,都与温家宝的低调、大刀阔斧以及温和的特点形成鲜明对比。在其任期之初,温家宝并不善于处理麻烦的经济问题。但最终,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式: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更加关注原则而非分析方法。

温家宝的观点决定了他的领导风格。他在这个阶段,已不仅是领导者团队的一员,而是以其特有的说话温和、勤劳作风、谦虚谨慎的形象示人。这使得他成为政府面对群众时的形象代言人。

温家宝和群众接触时最突出的优势之一就是他可以在国家灾难前展露人文关怀。当遇到骇人的自然灾害(洪水和地震)、工业事故(煤矿坍塌和火车脱轨)、卫生事件(传染病和食品污染)等,他都不断真情流露。2003年4月,刚刚当上国家总理的温家宝就主持全国上下应对非典型性肺炎事件。2008年春天,他亲自赶往四川地震灾区,监督救援工作。2011年,“723” 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温家宝也亲赴现场表示哀悼。

温家宝感性领导者的形象与采取理性方式的激进的改革者朱镕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温家宝的领导风格更依赖于个人经验而非战略筹划。而且,他在决策过程中也愿意听取广泛的意见,而朱镕基更加专注,甚至有时颇为固执己见。事实上,为了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面临的挑战,温家宝充分吸收中国和西方哲学,来形成他自己的领导哲学。他在旅途中经常翻阅亚当·斯密和马可·奥勒留的著作,希望“老一代的观念和思想,可以为当今一代提供精神食粮”。

这种思考模式使得他关注现代中国最深层次的经济困境:稳定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温家宝担心中国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社会和政治稳定之间的平衡。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他曾经质疑中国经济日益趋向不平衡、不稳定的方向发展,是否仍能保持在正确的发展轨道之上。同时,他也担心中国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可能会引发社会不稳定,而这将会是对实现和谐社会的最大威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