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拿起毛笔,濡墨静思,脑际往往浮现这样一副联语:养心一涧水,习静四围山。我觉得,在山水之间习静养心,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习静,就是入定,就是学习着宁静安定。
“习”字,在《说文解字》中的释义为:“习,数飞也。从羽从白。凡习之属皆从习。似入切。”“习”,就是小鸟反复练习飞行。“习”字繁体字的上半部分是“羽”字,“习”字简化后就保留了半边羽翼。
《论语》的开篇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有一位好友单名“学”,见询一字,我说:“名学,字习之甚好。”得天之助,得夫子之道。
《现代汉语词典》对“习”的解释有六项:一、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二、学;三、对某事熟悉;四、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五、相因;六、姓。
日本女书法家、鸣鹤流第四代传人、日本天溪会会长南鹤溪在《文字的魅力:一个日本人眼中的汉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中认为:与“学”和“模仿”并列的还有“習”字,由上面的“羽”字可以看出它的本义,即雏鸟为了飞到父母身边,拼命扑打翅膀,学习飞翔方法。不会飞就意味着不能生存,因此,小鸟自不必说,大鸟也会拼命地教它们怎样飞翔。这告诉我们,“学”和“模仿”这件事是关系到生命安危的。南鹤溪女士还认为:“模仿”是指与真实物体无限接近。当然,它是不需要个性的,有了个性反而碍事,必须抛弃。只有在模仿最高级模本时才需要完全展示个性。云云。
“习”就是反反复复地模仿和练习。几年前,出版人王瑞智兄曾嘱我为之书写五字“鸟身自为主”,大有深意。自由鸟儿逍遥游,也端赖反复的练习。左思《咏史》一诗中有句:“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
“习”字后来的引申义便有了“习惯”、“习俗”、“习尚”、“习用”、“习见”、“习以为常”、“蹈故习常”等。
“习惯”、“习染”,时间长了也许就会变成陈陈相因、“习而不察”、“习非成是”、“习与性成”的“习气”。风格是好的,习气是不好的,“恶习”、“陋习”常常是不可救药的。
夏夜月下,凉风习习,还须三思自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