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寸山河一寸血(2)

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 作者:(英)拉纳·米特


杜重远一路上看到了很多东西,对整个国家的备战情况了如指掌。在陆地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防空工事。在20 世纪30 年代中期,尽管人们听说过轰炸的厉害,但空战仍然只是一件新鲜事。西班牙内战依然在进行之中,到了1937 年,局势已然变得明朗,德国和意大利的轰炸机为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对抗共和党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在西方政治家中,包括英国首相斯坦利·鲍德温,迷信“轰炸机所向披靡”是他们推崇绥靖政策背后的强力动机。20 世纪30 年代的中国人不像欧洲人那么习惯于新技术战争,因此在跟空中死神打交道时更是吓得魂飞魄散。但仍然有些地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山西太原是军阀阎锡山控制的地盘,此人是颇令蒋介石忌惮的诸多军阀之一。杜重远往北行进的旅程虽然危险重重,但并没有遭遇杀身之祸。1937 年10 月上旬,他到达太原。抵达当天,他报告称,“我们看到各处都在进行着防空工事的准备。到目前为止,这项准备已经有一年之久,这证明当局早就下决心要抵抗侵略”。但情况没有那么乐观,更为典型的是往北250 公里的大同的景象。杜重远从太原搭乘一辆卡车前往大同,结果被堵塞在军用汽车和马车之中。到达时,他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大同景象与太原殊异。每日因敌机常来轰炸,满城已呈死气,防空工事除了在城市周边挖掘了一些隧道之外,其他可说均为零。城中的政府人员,每天早上会拿上几个馒头当早餐,此外整天都伏在隧道之中躲避飞机,直到晚间7 点左右,方敢自由活动……民众方面毫无组织……老百姓视飞机如神物,敌机虽飞去多时,老百姓尚不敢行动……即使伏在隧道中也不敢高声谈话,恐被飞机听了去!

在几周之内,正常的生活状态被完全打乱。人们不得不在晚上工作,他们长时间静止不动,忍受着不断袭来的死亡威胁。在杜重远抵达太原之前不久,日军的一次空袭就导致180 人丧生。

混乱的阴影笼罩了中国,从普通店员和农民到士兵与政府官员,社会的每一个层面都被影响到了。一些有偏见的国外观察家对政府的维持能力表达了怀疑,英国外交官道格拉斯·麦基洛普在一份从武汉发往伦敦的备忘录中表现得尤为悲观:

我在此感受到的最强烈印象就是国民政府的消极、无能、分裂主义、不负责任,以及毫无根据的乐观。它的乐观几乎完全是建立在一种不确定的希望之上:其他国家包括我国将会自愿或不自愿地卷入这场战争,并为岌岌可危的中国政府挽回点什么。

客观地为它辩解,国民党政府机制和中央的重心,已被外界力量强行破坏,它首次被要求为这个国家的领土完整负责,中国又是一个在现代化进程中难以掌控的国家,而且如今无法获得来自外界的建议,源自上海的财富也被日寇侵占。但现在对我们来说,最大的问题不在于纷纷谴责或同情它,而在于如何继续维持它的统治。在我看来,一旦撤离武汉,它必将解体。

武汉的陆军军官W.A. 拉瓦特-弗雷泽发送了一份内容大致相似的备忘录,他在其中警告道:“中国军队将被永久性粉碎,空军也被消灭。”国民党政府中“大部分人都有不良记录”,他们企图通过抵抗来迫使英国出手相助。弗雷泽还说:

国民党政府并不严肃对待抗战,除了在上海造成严峻的国际局势、损害我们的利益之外,他们简直一事无成,甚至还严重危及我们在中国中部的商业利益。因此,不应该再鼓励国民政府一意孤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