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那一大箱子书,现在还原封不动地躺在餐桌上。每次朋友来家里做烧烤的时候,我就“大发慈悲”,做个顺水人情不送白不送——喜欢哪本,送你拿走!这段插曲就这样完美落幕。
收到那箱书大约一年之后,我开始想写书。由于我辅导和授课的学生都以20多岁的年轻人居多,我能深切地体会到他们青春的迷茫,需要并且渴望有人能帮助他们走过年轻的困惑。于是,我想写一本关于20多岁年轻人的书,将我在教学、研究和临床咨询上累积的相关认知全部整合,能让全世界迷茫的年轻人从中受益。
我从同事那里借来一本样本书出版计划,接着,就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动笔。出版计划书写完后,我请以前那位不小心寄错书的编辑帮忙看看,提提意见。结果事情就是这样出奇地顺,她看完之后,马上替我联系到了有兴趣的编辑,没多久,这本书就找到了出版社。
我跟这位编辑素昧平生,和后来的出版商也是未曾谋面。至于那位借我出版计划书范本的同事,我们也仅仅是一面之缘。这些人没理由给我特殊待遇,毕竟在商言商,他们完全可以不理我这个茬儿。这本书之所以出版,就和成年后的大多数事情一样,是一种神奇的“弱连接(weak ties)”力量。
》送你热汤的朋友,送不了你未来
城市族群和圈子文化被过分宣扬了。
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越来越多的人谈到“城市族群(urban tribe)”,加上“多重组合家庭(makeshift family)”越来越常见,20多岁的年轻人也跟着提早独立。情景喜剧和电影都在向人们宣扬和兜售这个族群的价值观:在感恩节的时候,拿着店里买来的,而不是自己家里做的南瓜派,能有个去处的那种快乐,还有那种在一个圈子中带来的归属和温馨感。
“酒逢知己千杯少”,毋庸置疑,对大多数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朋友不仅是最大的支柱,也是共享欢乐的好哥们好姐们。20多岁年轻人的城市族群,多半是大学时期的死党,到了周末一定要聚在一起嗨一下。这些朋友会开车送我们去机场,也会和我们一起吃着墨西哥卷,喝着啤酒,发泄着“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的离职牢骚,感慨着“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的失恋宣言。
正因为小圈子文化好处多多,20多岁的年轻人多半只愿意和志趣相投的人混在一起,圈子越来越封闭,有些人更是唱着“世事千百万,知己一二三”的歌词——真的就只和那两三好友联系。然而小圈子文化虽然能在失意时为我们疗伤,却无法在得意时帮我们飞黄腾达。城市族群会在我们生病时“一碗热汤慰寂寥”,然而真正能使我们人生快速而富有戏剧性改变的,往往是那些与我们萍水相逢,永远不可能成为死党的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