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哈佛经历,让人无条件信服你(1)

假如我的青春在哈佛 作者:(韩)姜仁仙


在哈佛读书期间,经常会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会来哈佛?”对于这个问题,我一向坦白,因为哈佛是“最高学府”,我想知道它到底高在哪里,高到什么程度。

我有一个学姐,一直在巴尔的摩(美国大西洋沿岸重要的海港城市,位于切萨皮克湾顶端的西侧)做研究。那次她来哈佛,为行地主之谊,我带她参观哈佛校园,没想到她居然激动地连连赞叹:“太美了,这里简直就是浪漫的欧洲!”这话要是让欧洲人听见了一定会不屑一顾。不过哈佛校园确实有一股古典的底蕴。红砖建筑,沉郁、稳重,苍郁的常春藤装饰红墙,使得每一栋建筑都犹如艺术作品。

不过,看哈佛不能只看表面,它的魅力在于哈佛悠久的历史,不容质疑的权威。

美国开国前哈佛便已存在,所谓“先有哈佛,后有美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哈佛以身为美国最古老的大学而自豪骄傲。听说一百年前美国总统访问哈佛时,教授们还曾忧心忡忡,担心这个年轻的国家长不了,在总统面前长篇大论“美国的未来”。

哈佛大学成立于1636年, 校舍建于美丽的查尔斯河河畔(这条河是以英国国王查尔斯一世之名而命名的),那时的哈佛仅有九名学生,一名教授,地地道道的小学校。定居在马萨诸塞州的英国清教徒认为当地应有一所正式的、负责教育子女和工人的学校,以便能够不间断地教育、改良下一代。从英国出来可,总不能还指望着遥远的英国派人来教学吧。

在此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两所大学,一所在墨西哥,另一所在加拿大魁北克地区,全都是西班牙裔的。哈佛是北美大陆的第三所大学。建立之后,哈佛很快陷入财政危机,无法顺利开课,甚至面临着关门歇业的危险。

救星,被历史记住的人就是要在这种时候现身。一名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的牧师,名叫约翰·哈佛,将自己的一部分土地及四百本书留给学校,这所大学才算艰辛地存活了下来。为了永远记住约翰牧师为学校做出的贡献,学校决定以“哈佛”为本校命名。如果没有这次捐赠,或许约翰·哈佛早已成为历史的尘烟,无人知晓,但哈佛大学让他和这所学校,永远留在了美国,甚至是世界的历史上。哈佛所在地,舍弃“新城”的称呼,随之改用剑桥大学之名,称为“剑桥”。

哈佛校园的中心是一座名为“Harvard Yard”的庭院,那里有一块郁郁葱葱的大草坪,哈佛学生可以在上面小坐,随着时间的推移,草坪上已经露出些微红土。虽然现在的哈佛校园已经扩展到剑桥、波士顿、奥斯顿等地,但最原始的老校园依然是这块令人神往的大草坪,也是很多游客会慕名而来的地方。哈佛园里有一座约翰·哈佛铜像,它被视为哈佛的象征,而这座铜像也是“哈佛之旅”重要的一站。来哈佛的游客都会在约翰·哈佛铜像前拍照留念。传说,只要摸过铜像的脚,就会有好运气。因此,希望人生顺利的人们都争相去摸约翰·哈佛的“幸运脚”,以至于铜像的脚底被磨得闪闪发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