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困惑1 妈妈有操不完的心,爸爸却觉得一切正常(4)

养孩子,我们可以不吵吗? 作者:(韩)吴恩瑛


如此一来,爸爸和妈妈所表现出来的焦虑不同,在孩子问题的处理上就会有很大差异。爸爸们在切实感受到“问题”之前是不认同那就是“问题”的,正确的做法是:在问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应该及时遏制,但爸爸们却总是太过乐观地否认问题,满嘴的“没事儿”,一旦问题严重化,周围人都发现问题的时候,才意识到危机而去寻求帮助,最后被告知危机处理太过迟缓。

妈妈们却正好相反。妈妈们在问题还没出现的时候就过分地防患于未然,所以就会被认为一点小事就鸡飞狗跳,这只是因为她们太过急于想消除内心的不安情绪。因此在爸爸们看来,妻子常常为芝麻大点儿的事瞎操心,完全是自讨苦吃。这跟妈妈们觉得丈夫明明看着有问题却不负责任、漠不关心是一样的心理。这样一来,妈妈们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比丈夫更关爱孩子更担心孩子,而丈夫之所以那么冷淡就是因为他不像自己那么爱孩子。

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双方虽然一样担心焦虑,妈妈们的表现是“怎么办怎么办”,明显可以看出非常操心关爱孩子。相对的,爸爸们总说“没事儿,自然而然就好了”,听起来像是说邻家小孩一样毫无责任感。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对策。如果孩子成绩下滑很厉害就应该让他好好学习,这种情况下爸爸们再说什么“会好起来的”或者“不学习也能成才”的话就毫无意义了。因为这种态度,爸爸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容易被边缘化。如果想消除妻子诸如“你难道不应该像我这样爱孩子吗”这样的误会,爸爸们一定要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的行为和言语。

焦虑与疏忽都源自“不安”

一个4岁的男孩因为不会说话来到了我的诊室。妈妈拉着孩子的手进来,爸爸落后几步也跟了进来。妈妈说孩子太过胆小不能很好表达情绪,想知道是否和说话晚有关,担心自己的养育方式是不是有错误,害怕孩子不开口说话和同龄孩子相处会很困难,唯恐他在语言表达上会有问题。这位妈妈从头到脚都充斥着不安的情绪,恳请能够得到帮助。一起前来的爸爸也是满腹忧虑,上来就问:“4岁了还没说话是不是问题很严重?晚一些开口说话是不是也没什么关系?”在我看来,孩子是在情绪上出现了问题,才导致这样的情况出现。在学习的过程中,情绪是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学习需要经过尝试、矫正、学习、再尝试的过程,孩子情绪上退缩畏惧,自然无法很好地完成整个学习过程。

我决定帮助孩子进行一段时间的情绪调整。妈妈眼角挂着泪水,心疼孩子不知道要受多少罪。然而爸爸听了我的话却认为:“不是也有孩子5岁才开口说话吗?我觉得我家小孩没到那种需要治疗的地步啊。”

在诊室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场面:妈妈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帮助孩子,爸爸却认为孩子没到需要治疗的份上。如果告诉这些爸爸说需要药物治疗,那么大部分都会激烈反对,他们认为“用药绝对不行,又不是要稳定孩子情绪”,说完就离开诊室。妈妈们通常是向我询问自己的疑惑以及解决方法,但爸爸们通常是想跟我争论以证明我错了他对了。爸爸们使出浑身解数想要证明医生错了,这种行为也是他们表现出来的一种典型不安。因为无法接受自己孩子存在问题,太过不安焦虑以至于完全否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