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困惑4 都是为了孩子好,却为何无法达成共识(3)

养孩子,我们可以不吵吗? 作者:(韩)吴恩瑛


因此,千万不能毫无缘由地冲孩子发火,更不用说打孩子了。毫无缘由地向孩子发火本身就意味着父母对孩子没有基本的尊重。即使在训斥孩子的时候,父母也应该注意措辞。这并不是让父母娇惯孩子,而是要求父母使用一些好的语言和词汇。即使孩子把弟弟推倒了,父母也不要训斥孩子“你这家伙,从哪儿学来的这些”。因为这种话,训斥的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孩子这个人。然而,我们不仅喜欢这样数落孩子,还会在数落孩子后,加上一句“唉,你真随你爸爸”,或者“你下次要是再这样,我不会这么轻易饶过你的”。父母总是从孩子的本质开始责难、恐吓他们。实际上,父母只要用严肃坚决的表情跟孩子说:“钟民呀,千万不能把弟弟推倒啊,不止是弟弟,你不能推任何人。”就足够了。如果这时孩子辩解说“我很生气嘛”,父母可以接着跟孩子说:“你可以生气,但是你不能因为生气就推别人。而应该说出你的感受。你可以跟弟弟说‘你的所作所为让哥哥很生气’。”

顾及到他人的感情,并亲切地说明自己的想法,是一个人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父母的这种做法就是在向孩子传达“我尊重你,我不会让你在感情上受到伤害”的意思。我一直都在跟妈妈们建议,不要总是给孩子脸色看,不要冲孩子大喊大叫、这就是尊重孩子最简单的方法。

当父母之间产生矛盾、发生争执时,孩子会感到非常不安,他们会为“妈妈和爸爸离婚的话,我要跟谁”这种问题忐忑不安;当孩子的存在或价值不被尊重时,他们会感到不安;父母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说出的那些旨在对孩子当头棒喝的指摘与责备也会让孩子变得不安。在这一点上,不仅是孩子,任何人在自己的存在没有被认可的时候,基本上都会产生不安;父母的教育方式过于鲁莽、恐怖或是生疏会让孩子感到不安;父母对孩子的事情反应过激或者表现得过于慌张也会使孩子感到不安。父母不安导致了孩子的不安。

直面心底的不安才能教育好孩子

有一次,我的诊疗室来了一对夫妻,他们看起来相当的温和稳重。这对夫妻一直紧紧地牵着他们儿子的手,他们的儿子有四岁,看起来很乖巧。这个小男孩在很小的时候就不喜欢见人,总是把自己的脸遮起来,只要有人从身边经过他就会哭泣,甚至连别人看他一眼他都会哭出来。开始的时候,这对夫妻抱着“再长大一点就会变好的”心理等了一段时间。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情况变得更加严重了。这个孩子不止感觉敏锐,听觉敏感,甚至连味觉都到了根本不能食用某些食材的挑剔程度。因为触觉敏感,这个孩子甚至不能使用马桶。他已经敏感到连看人一眼都会加深自己不安的程度。这对温和的父母对我说,他们为养育这个孩子费了不少的心。

在之后与他们的交谈中,我发现,这对看起来温和平静的夫妻平日里并没有什么矛盾,他们甚至都没有吵过架。虽然这从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问题,但是他们不安的程度却是出乎意料地高。而且当我问到“你们二位中好像有一位心里非常不安。是哪一位呢”这个问题时,妈妈先回答说“我很害羞又胆小”,而爸爸又接着说“我原来性格也很内向、较真”。不安程度都很严重的两个人,结婚的概率非常低。因为内心不安的人,会把自己内心感到的不安看作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所以他们一般都会选择和看起来内心平静的人结婚。很多时候,内心不安的人会把外表看起来非常勇敢的人极度理想化,然后与他们理想化后的人结婚。但是,真正结过婚以后他们才发现,那个非常勇敢的人也会像自己一样怀有深深的不安。这是因为,不安的表现有很多种,仅凭表象是不可能窥到真实的。不仅如此,很多时候,有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内心存在恐慌。这是因为,不安有时是和自己的认知背道而驰的。这种情况下,胆小如鼠的人会变身成为勇敢的人,小心翼翼的人会变身成为旷达洒脱的人,万事都劳神费心的人会变身成为面面俱到的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