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节(1)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作者:龙平平


就如同在北京的上空一样,电台播出的《老房东查铺》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声也反反复复地飘荡在广袤而萧条的江淮农村上空。但是,这些歌声与略凉的秋风一样,并没有给贫瘠的乡村大地带来什么变化,该挨饿的还是挨饿,该逃荒的还是逃荒。

安徽凤阳的小岗村也是这样,这些天已经陆陆续续走了半个村的人了,公社干部要拦也拦不住。农民宋学友和严德旺两家,也选择这一天扶老携幼外出逃荒。宋家二妞一出村口,就敲起花鼓,边走边唱: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宋学友一听二妞这么唱,心里不免有些焦躁,吼说,二妞,别唱了,要把干部招来就走不掉了,你以为出了村就没人拦你了?谁知刚说完这话,夏建红就气喘吁吁地追出了村口,一双破球鞋一路卷着沙尘。夏建红大声问,宋大爷,不是说好今年不出去要饭的吗,怎么又偷偷摸摸地出去了?

夏建红是北京下乡女知青,现在是公社的妇女主任,一个说话办事很利索的姑娘,谁都知道她的厉害。她一直在小岗生产队住着,平时对谁都客气,但是今天一听她的说话腔调,就知道她心里的不满意了。

宋学友心里发虚,一直瞪着自己的女儿二妞,埋怨就是二妞的歌声招来了公社妇女主任,然后转脸对夏建红讨好地说,闺女,我们知道你是好心,可是我们又有啥法子?前天算下账来,一个劳动日才一毛七分钱,一家六口分五百斤粮食,倒欠生产队二十九块钱。这日子怎么过?现在农闲时不出去要饭,明年春天春耕时吃啥?

夏建红耐下心,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这几位准备暂时逃离家园的乡亲。原来夏建红来这个生产队蹲点包队,就是公社派来的,目的就是帮助乡亲们解决缺粮的困难。这两天夏建红已经把村子里家家户户的缺粮情况紧急报给县里了,她坚信国家的救济粮很快就会发下来,所以乡亲们千万不要急着往外跑,应该就地度过粮荒。一想到“凤阳讨饭大军”每年秋冬季节在全国丢人现眼,给社会主义社会抹黑,夏建红心里就发毛。所以这次下来之前,她已经拍着胸脯向公社领导保证,要全力以赴减少外出逃荒的户数。

宋学友一时不知该怎么跟夏建红解释逃荒的理由,用手指头捏着脸上皱纹里的泥土,嗫嗫嚅嚅。站在一旁的严德旺就小心翼翼地开口了,他说夏主任呀,咱是农民,是种粮食的,这年年不给国家交粮食,反而要吃国家的返销粮,我们没脸呀,你就让我们自己解决吧。夏建红立刻反驳说,我们的困难要靠自己的劳动来解决,不能靠出去要饭呀,你们这样影响多不好啊。宋学友忍不住了,说,不逼到这个份儿上谁愿意出去要饭丢人现眼啊?闺女,这事儿你管不了,别让我们犯难了。你看我们把介绍信都开出来了,盖着小岗大队的公章呢。我们呀,今年不去南方了,我们到北京唱花鼓去。

听到“介绍信”这三个字,夏建红有点哭笑不得,她知道这一带村子的农民出去逃荒,大多都带着由生产大队开出的介绍信,但她一直没有见过。于是她说,我看看介绍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