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华罗庚自学成才

从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 作者:张冠生/编


华罗庚在家乡江苏金坛读小学时,成绩不好,但喜欢思考。初中时表现出数学天赋,但因家境清寒,读不起高中。恰逢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开设职业学校,他于1925年考取该校。读了不到一年,一来数学课满足不了他的求知欲,二来学费难支,于是辍学回到家乡,成了店铺小伙计。他一边工作,一边业余读《大代数》、《解析几何》、《微积分》等书,走上自学之路。

1929年前后,华罗庚写出专业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投寄给上海《科学》杂志。这是熊庆来、竺可桢两位名教授创办的刊物。华罗庚的文章发表于该刊第15卷第2期,得到名师欣赏,由此得以进入清华大学数学系,任助理员。此后数年里,他在工作之余修完数学系全部课程,并学会了英语、德语、法语,在国际专业杂志发表文章,被清华大学推荐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他开始进入堆垒素数论领域,用一年时间写出《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合估计问题》,提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从此名扬天下。

抗战爆发,华罗庚渴望回国参加救亡。1938年,他谢绝苏联科学院邀请,应聘于西南联大,为国家培养英才。在极为艰难的环境中,华罗庚白天教学,晚上著述,写出二十多篇论文,完成数学名著《堆垒素数论》。

在日军飞机的轰炸下,闻一多得知华罗庚一家没有合适住处,便邀请华罗庚到自己家,两家合住。闻家八口,华家六人,共度艰危。由于空间狭仄,两家之间用一块布帘隔开,如此数年。华罗庚后来写诗回忆当年—“挂布分屋共容膝,岂止两家共坎坷。布东考古布西算,专业不同心同仇。”

上述史料见《贴近人民的数学大师—华罗庚诞辰百年纪念文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