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新竹城隍庙的贡丸、米粉,不晓得大家脑海里会不会也想到很多很多你在世界各地小吃的记忆?可能是某一个小镇的猪脚,你会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跑去品尝,因为那里有好几代的传统,可以将猪脚做出别家没有的特殊质感出来。或者是某个地方用大火爆炒的鳝鱼意面,或者是简单到可能只加一点点调味料的那种担仔面:坐在小小的矮凳上,吃那样小小一碗,完全不是为了吃饱的目的。第一次去的人都吓一跳,这么小碗一口就没了,怎么会这样制作食物的?可是我们知道,现在担仔面几乎已经变成台湾非常重要的食物品牌了,从南到北、大大小小、真真假假,有各式各样的类似商品出来。
或者大家会记得某一个庙口的蚵仔煎特别好吃。我到那个庙口的时候,学生会特别带我去吃“蚵仔青”。也许有些人不太了解蚵仔青是什么,就是生的蚵蘸着芥末吃。学生会特别跟我说,只有在这个庙口的这家蚵仔青可以吃,因为生蚵会有寄生虫不干净,可是这家有特别处理的方式,所以当地好几代都是他们的顾客,大家都很放心。
一谈起来,就有这么多关于吃的记忆,而且这些都不是“大吃”,而是“小吃”。我觉得这些小吃里面其实存在一个信仰,就是天长地久。
什么是天长地久?
我经营一种食品,并不是一次量产到某个程度,之后发了财赚了钱就不做了;而是我相信我的产品是被别人记忆着的,有人会从好远好远地方特地跑来品味一番。
台北有一间知名餐厅经常有日本观光客大批大批光临,特地坐下来吃蟹粉小笼、鸡汤面,甚至是蛋炒饭。店门口队伍排得老长,即使旁边有很多模仿的店,却没有人去吃,为什么?
我相信这里面有一种品质,其实也是我们所讲的品牌。
我们注意“品质”、“品牌”,这个“品”是三个“口”构成,一个人真的是从吃开始,有了所有的讲究,不要草率。就像蟹粉小笼,懂得吃的人知道一定要用调羹帮忙取用。在调羹里加一点点的醋和酱油,一点点切得很细的嫩姜姜丝,然后一定要用筷子夹起来先咬一小口,不要咬得太大,否则里面的热气就跑光了。
咬一小口,你看到一点点的热气冒起来,这时先把里面的汤汁吸掉,享受那份美味,否则皮薄的蟹粉小笼一破掉,汤汁溢开就可惜了。这是品尝这份美味的诀窍,常常去那里吃的人都知道这些步骤。蟹粉小笼蒸煮的火候也拿捏恰当,汤汁这么饱满,别家做出来的火候可能不对,蒸出来干干的。这家蟹粉小笼的蟹粉和碎猪肉的比例也调配得刚刚好。
我们一直回到生活美学的基本面,我们要懂得怎么去吃;可是如果吃的速度太匆忙、太快,两笼的蟹粉小笼都还吃不饱,你急着填肚子,结果就狼吞虎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