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战爆发后的几个月中,德国在东线的战略部署更侧重于防守。因为根据“施里芬计划”,德国人认为如果俄国对德国造成威胁,德国尚能支撑几周时间,毕竟俄国战争动员速度相对缓慢。这样一来,他们将有足够的时间先以闪电般的速度征服法国,然后再调集德军主力挥师东进,对俄发起进攻。尽管俄军人数众多,但在德国人看来,德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届时定能一举攻克俄国。由于知道俄国人能调集多达10支军队,所以在“施里芬计划”中,德国人还对俄国人将可能采取的行动做了一些预测,比如当德军开始由西向东进攻之前,俄军在这段有限的时间内会采取哪些措施。另外,根据“施里芬计划”,德国人在一开始只会部署一支德军保卫东普鲁士,而且他们做的最坏打算就是让这支军队回撤至东普鲁士内,但在是否向东普鲁士增派援军这一问题上他们却一直犹豫不决。不过,后来让德国人吃惊的是俄国人并没有看到德国的《重大备忘录》,而且他们的战争动员速度非常快,远超德国人的预想。接下来,俄军向东普鲁士和德意志帝国境内斯拉夫人居住的地区展开进攻。几天之内,俄国的两支军队就已经一脚跨进了东普鲁士。当时俄的这两支军队,距离北方的俄哥尼斯堡海军基地只有40公里,而且在南面也穿过了华沙。如果再往南推进,俄军将直逼喀尔巴阡山脉,威胁奥匈帝国的第二大城市布达佩斯。
当时,在东普鲁士指挥作战的德军将领是六十六岁的马克斯·冯·普里特维茨将军。虽然他早年对俄军曾取得过一些小规模的胜利,但面对当时的险境他很担心。他猜测俄军会先用一支军队将德军死死咬住,然后再派出另一支绕过德军南部,对德军形成包围。于是,他建议将他率领的德军第八集团军从东普鲁士全线后撤,以跳出俄军的包围圈,更好地保卫德国。然而,东普鲁士是普鲁士的战略要地,德国在东普鲁士驻军会对俄国在哥尼斯堡的重要海军基地造成威胁,所以他的建议与德军高层在这个地区部署的防卫计划格格不入。结果马克斯·冯·普里特维茨被解除军权,接着毛奇任命保罗·冯·兴登堡顶替他的职位。兴登堡当时也年事已高,而且实际上已经退伍。
此时,兴登堡和他的参谋总长埃里希·鲁登道夫并没有被眼前的紧张局势所吓倒。他们对德第八集团军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停止撤退。而且在几天之内,兴登堡就批准了普里特维茨的一个参谋提出的一项计划,即在原地留下一些士兵进行掩护,以拖住北面的俄第一军,同时派出德第八集团军主力猛攻南面的俄第二集团军。后来,德军按此计划行事,打响了坦嫩贝格战役。在这场战役中,俄军投入了150,000人的兵力,结果被俘9.5万人,死伤3万多人,而且受伤的士兵在最后往往也都难逃厄运,俄第二集团军溃不成军。而对于德军来说,他们俘虏的9.5万名俄军士兵大大缓解了当时德国国内缺乏劳力从事农业活动与其他工作的问题。另外,德军还缴获了整整6列火车的军备物资。这些物资中的金属以及其他物品运回德国后都成了无价之宝。要知道,德国当时已经陷入了英国皇家海军的严密封锁之中。后来,俄第二集团军还有一些士兵在继续作战,虽然现在几乎找不到任何关于他们的资料记载,但这些士兵的总数大体可以确定,应该不到1万人。
当时,兴登堡立即对德军进行重新部署,而且听取了马克斯·冯·普里特维茨的参谋设计的一个实施双重打击的计划,即从两翼进攻入侵东普鲁士的俄第二集团军。到9月第二周周末时,经过第一次马苏里亚恩湖战役,这项计划的确取得了效果。俄第二集团军被打得溃不成军,匆忙逃往俄国边境,转而保卫边防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