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碗茶

品味的记忆 作者:郑培凯


九世纪初的唐代诗人卢仝,自号玉川子,写过一首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题不怎么吸引人,不过是说动笔写诗,感谢姓孟的谏议大夫寄了新茶来。可是,其中有几句,却是脍炙人口:“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这就是一般通称的“七碗茶”,不但古人诗词常引做典故,现代更是普遍。在台湾,甚至有家连锁快餐店以此作招牌,还把卢仝的诗句制成布招,招徕顾客。有趣的是,快餐店不卖大碗茶,却卖大碗面,大概是希望顾客连吃七碗吧。人人都引“七碗茶”的后果,是一般人以为卢仝的诗题就是“七碗茶”,而全诗就是写的连喝七碗茶,快活似神仙。

其实,这一段只是全诗的中间部分,固然生动活泼,却并不能代表全诗的蕴意。全诗共三段,波折起伏,相当精彩,不但说了喝茶的乐趣,也反映了诗人的人道关怀。

第一段写诗人白天睡大觉,突然有人叫门把他吵醒,却是孟谏议寄来的新茶。这就使得诗人联想翩跹,想到惊蛰以后茶民入山采茶,上贡朝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多么大的威势!这样采下的嫩芽,当然是上好的茶叶,居然自己也得到馈赠,便高高兴兴煎来吃。

第二段写的是连喝七碗的情景,简直是飘飘欲仙了。可就在登仙羽化之际,诗人笔锋一转,在结尾一段问道:“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

这个转折,使飘飘然的自我陶醉,回到了人间,想到亿万劳动的老百姓,为了采茶而在巅崖受苦。还盼望谏议大夫能有行动,使百姓得以苏息。读来不禁令人想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充满了同情与爱心。毛姆有本小说,叫《茶与同情》,当然与卢仝无关,却很贴切地形容了卢仝的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