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引人注意之事(1)

日常生活的启蒙者 作者:(德)赫尔曼·鲍辛格


柯尼希:“对日常生活的启蒙”——这意味着不可能不带任何问题思考地从传统出发,相反它要求去看传统的建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很多属于民俗学学科宝典的题目,如迷信和狂欢节,都经由鲍辛格之手,既为学术界也为广大公众进行了新一轮的重整。早就有一些主题,它们与民俗学的经典话题不相称,它们属于一点也没有理想化色彩的日常生活世界。就这样,不为人所关注的东西进入了民俗学的视野:问候语、摘帽子的方式、散步。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两种学术方式:对传承下来的内容的重新追问和开辟新的领域。

鲍辛格:对日常生活的发现的确是个多轨的进程。在目前提到的例子中,涉及的还是角度的改变,即重新的价值评判。其对象和涉及的题目都属于民俗学的传统范围:狂欢节、迷信,人们也可以在那些被列为民间诗歌和民间文学宝典的集子里看到这些内容。民俗学向不引人注意的现象上扩展这一事实,可能更重要些,它走出了文化概念扩展的最后一步。这里涉及的是那些强有力地规定着生活的物品和事件,平常情况下它们不被注意,至少不被反思。

柯尼希:为了能够将日常性的事物、习惯和态度变为研究领域并对此提出问题,做一个具有反思意识的观察者是其先决条件。在这里,研究者首先得自己先从处理这些理所当然之事的习惯中走出来。

鲍辛格:比如说,我发现邻居的窗户在晚上很早就黑了,常常还不到晚间新闻的时候。不过,早上我的邻居就特别活跃,哪怕是在不用上班的星期六也是如此。这样的日夜作息时间划分,对人们来说有很大的意义,这用不着颇费周折去证明。当然在对待时间节奏上,人们的做法也有区别,有社会阶层的区别和地域的区别。我不住在教授云集区里,我的观察来自罗伊特林根(Reutlingen),而不是图宾根。

彻费恩:您强调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城市,是否可以让人从中推测,另外一个环境也会带来另外一个视角。在外界广为人知的“图宾根的鲍辛格”却住在邻城。

鲍辛格:我也积累了在图宾根的经验。在读大学期间,我绝大部分时间住在内卡河阳坡上一个带花园的房子里。我和家人一起在Kilchberg(图宾根的一个城区)住了七年,接下来又在图宾根的知识阶层的圈子,即M?rikerstrasse街的一间木房里住了七年。1967年我搬往罗伊特林根的时候,并非出于居住社会学的考虑,它带来的居住社会学的思考是后来才产生的。我只是意识到,我在这里遇到的生态图景比图宾根的“正常”多了。现在仍然如此。从前人们把这座繁华都市和符腾堡的大学城图宾根对比时,经常提到“金钱”与“精神”的对立。我不愿意评价说图宾根的生活在多大程度上为“精神”所左右。罗伊特林根却是发展起了自己的文化生活,在很多方面是可以与其邻居媲美的。“百万富翁的城市”——从前的确如此,可那早已是明日黄花。社会学的调查曾经显示,罗伊特林根的社会结构与整个联邦德国的平均数据相符。我把这叫做“正常”,我在课堂上也常提到。我们经常选择一些题目,一些可以从中发展出小项目的题目,关于日常文化的表现形式的小型调查和观察项目。大学生几乎总是希望在图宾根、在自己的周围做这样的调查,不仅仅是图方便省事,也是出于完全正当的理由:要对自己周边的世界多些了解。当然从这有限的调查中无法得出有代表意义的结果。不过我更希望的是,学生们能离开自己的大学生环境一步。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总是推荐说去罗伊特林根(或者也可以去罗滕恩堡或者巴林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