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总书记“不光荣地结束”(2)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作者:叶永烈


关于陈独秀“不视事”的经过,蔡和森在《党的机会主义史》中这样写及:

不知道是7月初几(和森于7月2日大发旧病,3日由国焘通知说常委决定和森送入医院养病,愈后即去九江有事),老鲍[1]提议独秀、平山去莫斯科与国际[2]讨论中国革命问题,秋白、和森赴海参崴办党校,新指定国焘、太雷、维汉、立三、恩来五人组织政治局兼常委。自此独秀即不视事……[3]

蔡和森是当时的政治局委员,《党的机会主义史》是他1927年9月22日在中共顺直省委作的报告。[4]他报告中的这段话,是迄今关于陈独秀“不视事”的最清楚、最详细、最权威的原始文献。

令人费解的是:在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怎么忽地派陈独秀、谭平山去莫斯科“讨论中国革命问题”?更奇怪的是,怎么又把瞿秋白、蔡和森派到苏联海参崴去“办党校”?莫斯科不是已经有一所培训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山大学了吗?为什么还要去海参崴再办一个?即使再办一个,又何必要瞿秋白、蔡和森去办?

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作出如此奇特的决定,其实是为了顾全陈独秀的面子,让他体面地下台。因为陈独秀毕竟是连任五届的中共领袖,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不便直截了当地宣布撤职。至于说派瞿秋白、蔡和森去海参崴“办党校”,全然是“虚晃一枪”而已。

诚如蔡和森所言:“鲍之提议改组五人政治局及独秀、平山赴莫斯科等皆系敷衍国际的;又恐独秀、平山知道此情,故又提出秋白、和森赴海参崴陪衬。这种用心,至八七会议时才有人说出。”

李立三在1930年2月1日所作的《党史报告》,同样道出了鲍罗廷的“秘密”:

[1] 指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

[2] 当时习惯把共产国际简称为“国际”。本书后文中还多次用及,不另注。

[3] 蔡和森:《党的机会主义史》,载《“二大”和“三大”》,第508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4] 1928年7月经整理后全文发表于《顺直通讯》第2期。他宣布改造中央也是用手段,找我们五人去,说形势非常紧迫,要主要负责人走开,陈独秀、谭平山到莫斯科,和森、秋白到海参崴办党报(校),另组织五人的中央,五次大会的中央是这样不光荣地结束。[1]

其实,更准确地说,在鲍罗廷的“手段”之下,陈独秀的总书记之职,“不光荣地结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