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学生应该干的工作?大多数大学生的首选当然是公务员,即过去的干部,再不行至少也必须是白领。然而,中国经济和高等教育结构性的错配将是长期的:大学不可能突然根据市场的信号消减一半的招生,经济也不可能突然转向高技术和服务业,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意识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改变,乃至面对大学生的失业,高考竞争依然如火如荼,很少有人说“我不玩了”。这些最终都决定了大学生就业的长期艰难。
这些年,大学生卖肉、从事殡葬业、当清洁工或搓澡工、掏粪等新闻不时曝出。按说,能这么干的大学生,本是率先突破体制心态、敢于改变自己的人生预期、适应时代变化的勇士,但是,他们的选择主要还是被当作负面新闻,舆论即使不讥嘲,也是压倒性地表示惋惜。更很少有人探讨:我们的教育制度和社会服务,如何为这些率先突破体制心态的年轻人提供帮助。
比如,2013年的一个大新闻是121名硕博士竞聘上海城管,其中包括一名留英硕士。我们马上听到的是“硕士、博士当城管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好像城管就是个最底层的简单劳动。然而,最近几年关于城管的消息不少,这是公众最为不满的领域之一,急需大幅度改进。硕士、博士干这个一定就屈才吗?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城管难免要处理涉外事宜,难道有个留英硕士不是很必要吗?很少有人借机讨论如何把城管的工作提升。难道法律、警务、社会服务、税务、城市环境、公共卫生、商业、交通等复杂的领域,不都是城管的训练范围吗?我们的高等教育,又为此贡献了什么呢?
所有这些,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年轻人不可能等到体制改得完全合理了再开始生活,即刻行动才是正道。这里有一个最底线,就是自食其力。在此基础上,再设计未来的发展。
目前,有一系列主要根据美国数据所进行的研究揭示,年轻人在事业起步时失业,会减低其一生的收入,并增加日后失业的概率。在20年内,起步时失业可能造成高达20%的薪金损失。等待是等不来机会的,那些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从一开始就自立自强的年轻人,往往最后也能比较成功地达到人生目标。
卡内基13岁当童工,一周工作6天,一天12个小时,工余走到城市另一头上夜校。这未必是他愿意干的工作,但是他选择了工作。我们的社会,要向那些敢于卖肉、掏粪、搓澡的大学生们致敬。青春首先不能荒芜,日后才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