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春应该如何投入(1)

年轻可以一无所有 作者:薛涌


青春不是啃老,也不是加班。如今不仅有“既不工作,也不读书或接受培训”的一族,还有不停加班的一族。从跨国公司的白领到富士康的工人,超长的加班成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在当今单纯追求GDP的竞争中,各种用人单位往往对年轻人采取了竭泽而渔的战略。人被物化,成了“人力资源”。拿到了这种资源,就拼命地使,直到将之耗尽,然后再找新的。而在目前的劳动市场上,年轻人找到份好工作不容易,一旦找到一个,就会不惜代价地有所表现。这分明是一场只有眼前、没有未来的竞争。

这样的市场经济,不仅伤害了年轻人,也伤害了整个国家的竞争力。看看国家竞争力的排名就知道,排在最前面的是瑞士、新加坡、芬兰、瑞典、荷兰、德国和美国。最近几年特别突出的现象,就是美国的竞争力从第一跌落到第七,北欧国家和德国、瑞士持续上升,这些国家都在人的发展上领先于世。

北欧国家和德国,都有着非常昂贵的培训计划。比如,德国十几岁的孩子,如果不想上大学的话,还有数百门手艺可学。当学徒不仅能一边学本事,一边领取生活费,而且一旦出徒,就进入企业成为技术工人,几乎是终身雇佣。企业对职工有终身的承担,就不会竭泽而渔,而是根据技术的变化,不断对职工进行再培训,旨在提供其一生的劳动生产率。即使是长期失业的人,也享受着许多机会。如果你长期失业,那么一旦就业,国家在头两年就会支付你工资中的相当份额,以鼓励企业给长期失业的人提供机会。在北欧,则有所谓“青年保障”,意在为每一位年轻人提供职业训练和工作的机会。这不仅使这些国家的人口就业充分,而且能够不停地刺激个人的发展。

丹麦的柔韧性安全体系,如今成为欧盟追求的目标。所谓柔韧,指的是灵活的劳动市场,企业可以按需裁员。而安全则是保障劳动者生活和事业的稳定:一旦被裁员,劳动者不仅享受和原工资非常接近的失业福利,而且国家为之提供众多的机会免费进学、培训,以提升技艺水平。所以,失业有时不仅不是丧失工作技能的陷阱,而且还是提升技能的机会。许多失业者在很短的时间内自我更新,最终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总之,这些国家都能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对待劳动者,愿意为每个人的未来投资。

这些都是值得中国借鉴的,但是我们也很清楚,在中国的现实中,这些听起来都像是天方夜谭。国情不像网络和社交媒体上的戏剧,迅速改变是不可能的。年轻人也不能等到制度被改得完全合理后再开始生活和工作,我们还是必须面对现实,在缺乏制度支持的条件下,只有靠自己。

那么,在现今的中国,如果我还是年轻人的话会怎么办?

我还会像20多年前准备出国的时候一样,从未来的角度设计眼前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我不会摆出一副“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架势不停地燃烧。工作是生活的一个立脚点,有了这个立脚点,就要为自己的未来经营,给自己不停地充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