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是有什么做什么,而是缺什么找什么(1)

我的企业观 作者:宋志平


制定战略首先要突破“看菜下饭,量体裁衣”的思维局限,先确立目标,然后“缺什么找什么”。有了清晰的目标,再把实现目标所缺少的东西一样样找回来,事情就能做成了。

2003 年春天,在北京紫竹院的小办公楼前,我揭开了“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的新牌匾。一个简单的揭牌动作,却令我感觉肩负重担。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牌匾把原来“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里的“新型”两个字去掉了。

这件事曾经让公司上下议论纷纷,甚至发生了有史以来最激烈的一场争论。理由很简单:那时的中国建材集团,除了新型建材,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业务, 大家不认为换个牌子就能做好;而且,如果拿掉“新型”二字,公司将更显得毫无优势可言。

要做大做强中国建材集团,当然离不开水泥这个建材领域的大产业。而当时在水泥行业,我们只是一个无名小卒,集团旗下的水泥企业仅有一两家规模不大的工厂。我本人又是学化工专业出身,此前一直都在新型建材领域摸爬滚打,对水泥行业来说,我完全是个“门外汉”。

一时间质疑声四起:你们凭什么叫中国建材集团?有代表性吗?宋志平懂水泥吗?把“新型”去掉,是不是“忘本”了?但我当时的想法是,大家都是在就已有的事情发问,但打算做什么,不代表已经有什么。大家不愿意丢掉“新型”的概念,是因为更愿意固守已有的阵地,对做好水泥业务没有足够的信心。但事实上,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先天条件的不足是可以弥补的;反过来说,即便是拥有了一切先天条件,也不代表我们就能做好。

坦率地讲,这一点让大家很难接受,因为中国人的思想比较保守、传统, 人们习惯“看菜下饭,量体裁衣”,也就是根据现有的条件决定做多大的事和怎么做事。大家恪守的原则是:有什么条件做什么事。

我恰恰觉得,走出困境,首先需要的就是改变这种惯性思维,突破“有什么做什么”的束缚,先确立目标,然后“缺什么找什么”。这是我一直主张的制定战略的思路。就拿家里做饭来讲,传统的想法是,如果有面有馅儿,就可以包饺子;如果有面有油盐,就可以做烙饼。但按照我的思路,想包饺子就去找面和馅儿,想做烙饼就去找面和油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