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不平衡,百病丛生
你在学瑜伽吗?很多人都在迷瑜伽,但多数人其实只是在迷体位法,摆出各种高难度的姿势,将身体扭到快要变形的地步,不断地挑战身体的极限,享受征服自我的快感。
实际上,是变化万千的体位法征服了身体,是充满自我意识的假我征服了真我!假我,是七情六欲被贪嗔痴制约的我;真我,不受世俗制约,心灵自由,仅视体位法为工具,就像渡河的船,到了彼岸,放下。
《胜王瑜伽经》① 中说道:“Drsta anusravika visayavitrsnasya vasikarasamjna vairagym.”(能掌握见、闻、觉、知,不使生欲便是不执着)正说明了瑜伽的练习,目的是保持觉知,不断回到中庸之道,回到平衡。
平衡是人体的第六感,也是人最容易退化的感官;失去平衡,重心就不稳,所有的东西都会倾斜。人体也是一样,只是人有代偿机制,会透过各种变形来寻求最大的平衡。因此,练习瑜伽不仅能找回身体的平衡,更能寻求心灵的平衡。
瑜伽讲求的是身体与心灵的平衡,身心平衡之后,灵性得以滋长。有灵性的人具有大智慧,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视这一世为一趟旅程,随时都准备下车,死亡已不具威胁,心中没有恐惧,任何事物都不会影响内心的平静。
①《胜王瑜伽经》,邱显峯译,喜悦之路静坐协会出版。
身体的平衡
身体是一本无字天书,脸是一本脸书。真正精通医道者,透过望闻问切,便能知悉身体状况。一般人的身体多半不平衡,拥有单侧优势,例如习惯用右手的人,右手往后抓背的能力便不及左手,身体往左转的能力也比往右转来得好;或是喜欢往左边侧睡的人,左边的颈部就容易落枕;习惯用左边牙齿咬东西的人左边的咬肌会变紧,右边外耳道下方的下颔骨会比较突出,因为下巴会朝向左边偏移,长期咬合不正易导致颞颔关节错位。这些都是长期不良习惯所带来的伤害,也就是单侧优势所带来的不平衡。
下肢也是一样,有的人是O 形腿,有的人是X 形腿, 脊椎则有侧弯及驼背, 骨盆有前倾及后倾等问题。问题是许多人不明白自己的身体状况,瑜伽老师的医学专业素养不足,无法针对不同个人的身体提出适合的瑜伽练习方法,或是视流派理论为信仰,更容易忽略每个人的差异性。
无法针对个人状况设计出符合自己的练习方式,只一味地追求标准体位法,才是导致人们练习瑜伽练出一堆问题的主因。
内在疗愈的力量永远是存在的,透过疗愈瑜伽的技巧,能超越身体的限制,创造奇迹与希望,只要心灵、精神、意念和意识能朝向正向能量,自然能启动内在的疗愈力。
疗愈瑜伽结合西方医学中的解剖学、肌肉动力学、筋膜放松技巧,再加上中医的经络理论,以及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理论而成,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练习方式,学会观察自己的身体,找出不平衡之处,透过瑜伽的技巧如体位法、呼吸法、筋膜放松及穴位按摩的技巧,来帮助身体达到真正的平衡。
真正的瑜伽行者就是一个“伟大的自我疗愈者”,能透过敏锐的觉察力观察各种姿势是否处在平衡的状态。例如手一举,能感受到肩颈的肌肉在一寸寸地收缩,腋下的肌肉同时一寸寸地伸展,一阴一阳,一伸一收间保持觉知。
不跟着体位法跑,不钻入体位法的框架,透过瑜伽砖或是瑜伽绳等辅具来保持平衡的状态,体会身体的延伸,等到身体如融冰般自在时,辅具就完成其暂时性的任务了。
在练习的过程当中,瑜伽行者能感受到如大海奔腾般的气血,由心窝涌向手指间,手指间会充满胀热感,此时配合深沉的呼吸,将气血来回运行在四肢的三阳及三阴经络。
全身在充满能量的状态下,逐一伸展体位法,自然而然地进入宁静的状态。
因此,《胜王瑜伽经》说:“sthira sukham asanam.”(体位法是一种平静、安稳、舒适的姿势)这种带有强烈觉知的练习,就是瑜伽最初的精神──疗愈,它能唤起体内的自愈力,进行自我修复。
因此,每一次的练习都必须回到原点,回到基础,从扎根开始练习,每天检视自己的呼吸是否与体位法结合,这样的练习态度能引领身体进入第二个层次的平衡。
心灵的平衡
心灵的平衡是瑜伽行者追求的目标。心就像湖面一般,倒映着空中的变化,时而狂风,时而骤雨,湖面的变化不断干扰人们心灵的平静,却忘了在心湖底层就像深海的海底,宁静而安详。持续的瑜伽练习,能带人们走回最初的宁静。
《胜王瑜伽经》里提到:“Yogash citta vrtti nirodhah.”(将心绪倾向悬止称为瑜伽)Yogash 为瑜伽,citta 指心灵,vrtti则是心灵的变化、习性或是心绪倾向之意。
如同克里希那穆提在《生命之书》中所言:“世上的善恶对立都是我们制造出来的,恨比善更能制造出同仇敌忾的向心力。智慧足者可以洞察到善与恶的肇因,能借由深入的了解来解脱这种对立的思想和感觉。”①
实相和幻相就像是书本和书中的精神,书本看得到也摸得到,凡人以为是实相,灰飞烟灭后变为幻相。书中的精神,看不到且摸不到,凡人以为是幻相,但字里行间的心灵交流却能绵延数千年而不死。对瑜伽行者而言,身体只是工具,灵性才是主人。
瑜伽经典《薄伽梵歌》提到,内在的演变过程是从意识开始,直至业报的产生,形成一个循环。身体感官出现态度、语言、行动之前,实际上是受意识支使的。
意识—知觉—思想感觉—态度—语言行动—业报
三思而后行,古人说谨言慎行,就是要自己先观察心的变化,当心不想变成什么,妄念就会停止,这种状态往往具有完整的觉知。认清楚意识是如何活动,才能跳脱惯性的行为模式,不再成为习性的奴隶。唯有真正平静的心灵,才能去除无明,反映实相,超越二元对立的冲突。
体位法只是扮演进入平静心灵的踏脚石,更深一层来说,人们可以透过瑜伽的练习来减少各种惑(Klesa)的产生。人有五大惑:无明、自我、贪恋、憎恨、贪生,都是绊脚石,让人无法从这个幻相的世界走向实相的世界。许多人在这个层次就迷失了心灵,陷入练习千变万化的体位法迷宫中,同时也陷入自我架构出来的意识游戏,不断地苦练,享受征服自我所带来的优越感,感受自己在瑜伽体位法的练习竞赛中高人一等。这颗好胜的心,永远没有平静的一天,瑜伽对他们来说,只是人生另一个竞技场而已。
①摘录自《生命之书── 365 日的静心冥想》,心灵工坊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