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自然能够教会孩子的

带孩子去森林:来自“森林学校”的游戏与成长指南 作者:[英] 彼特·洪顿,[英] 珍妮·沃伦


我们为了让孩子更好、更快地学到更多的知识,采用了很多的教学方式。在学校里,老师会讲授课本;在家庭里,家长会和孩子一起阅读。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还会运用远程网络,甚至用3D打印机、人工智能(AI)等方式来帮助孩子学习。

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知识从哪里来?知识最终要用在哪里?

其实,我们略一思索就能够知晓,人类文明所有的知识,都是从真实的生活中得到的,而我们智慧的结晶,也最终要体现在真实的世界里。

想明白了这两个问题,也就知道应该如何学习知识了。

正如现代教育之父、教学法的奠基者夸美纽斯所论:不要在认识事物之前教孩子认字;事物是本质,而文字是偶然的东西;事物是躯体,文字只是衣服;事物是核心,文字只是外壳。

是的,所有的知识,最初都是来自真实的生活的,最终是要附着在人的身上的。最好的学习,就是来到真实的生活中,让孩子自己产生感受,启发他的思考,从而把知识化为自身的一部分。

我至今还记得七八年前,我戴着3D眼镜,坐在广州唯一的IMAX影院观看《阿凡达》的那三个小时的震撼。可惜,如今几乎每部片子都有了3D版,但那样的震撼却再也没有出现过。

前一段,我跟另外一个妈妈带着孩子去看电影,当她听说该片有2D版本的时候很高兴地松了一口气,说3D电影除了让小孩近视之外,并没有其他作用。

她说得有点儿过分,但却指出了事实。的确,3D、IMAX技术,乃至现在从硅谷传来的AR(AugmentedReality增强现实)、VR(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奇幻故事更加绚丽,但并不能代替故事本身。离开了故事,除了让人近视之外,这些技术什么也不是。

我女儿出生在广州,现在在北京上小学。有一次,她要写一篇名为《我的家乡》的作文。我正在琢磨她怎么写比较陌生的广州呢,她就已经开始煞有其事地上网搜索广州的资料了,还做了一个不明所以的思维导图,最后选定了一个海珠石的传说,以此来谈论广州历史悠久的母亲河。她把长达几千字的传说提炼成几百字,然后写了一些“波光粼粼”这样的形容词。可惜,这篇文章一点儿家乡味儿都闻不到,因为她只在广州长到三岁,还来不及体验广州作为家乡的感受。

也许,对着有点点臭味的珠江啜吸田螺、吃生蚝,看着对岸五光十色的广告牌,感受水分饱满的热风吹过来,耳边是抑扬顿挫的广州话,那才是广州。作为一个在广州生活了十八年,并在那里结婚生子的新广州人,我不忍心跟我女儿指出,其实广州人多半不知道海珠石的传说,也不太在乎这个传说,尽管这个传说在维基百科很显眼的位置。

说起写作文,要让孩子有真实而细腻的心灵感受,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

我曾经带女儿住在山中,早上在太阳没有出来的时候爬一次山,我们去山顶看日出,晚上,我们再按原来的路线爬一次山。月色溶溶,她跟我说,同样一条路,一天之中,一朝一夕,全然不同。

在澳大利亚格兰屏山中的夜晚,我和她被南半球灿烂的星空震撼,搬着椅子一看就是两个小时,她说:“妈妈,因为这些星空相机拍不下来,所以要记在脑海里面。”

我们曾经在北京怀柔的山中,约定十分钟不发一言,静静地独处。十分钟后,她跟我滔滔不绝地讲了半小时,内容包括几种高低不同的鸟鸣,春天柔和的风掠过她面庞的舒适,一片绿草地其实有深深浅浅三十几种绿,两三只蚂蚁一边溜达一边在玩,并不是一直在工作……

人是天生喜欢感受自然的。脑科学家说,人在感受美好的时候,大脑的某个区域会特别活跃,当大脑的这个部位的活动频率降低的话,就容易引发忧郁症。也因为人感受自然的时候大脑活跃,所以此时我们的创造能力会大为提高。

但感受力和创造力,只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很小一部分。

我们每年都会背着帐篷跋涉着去露营,女儿和爸爸一起选择露营地,并亲手扎起帐篷。第二天早上,女儿跟我一起准备早餐,在野外,能够喝一口热汤,吃刚刚煮出来的面条都会有强烈的幸福感。

这些通过体验大自然而得到的东西很容易见效。之后,我们看见那些喜欢参加户外活动、露营探险的孩子,大多也是在孩子群里

面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好奇心重、鬼点子多的孩子,他们同时也最能吃苦、最不怕累、最果断勇敢。而这些家庭所做的,就是把孩子带到大自然里去!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对一棵树的深情、对晚霞的迷恋、对浪漫星空的热泪,乃至勇敢、能吃苦、不怕累这些品质,都无法用一个实用的标准来衡量,这些感受既无法成为中考、高考的加分项目,也无法折算成求职履历,更遑论增加了国家GDP了。

在这个时候,我需要再谈回写作文。听说现在作文分数将要占语文分数的一半了,我认为这是英明的。

长期研究亚洲教育的哈佛教授迈克尔?普鸣(Michael Puertt),很欣赏中国的以文取仕的科举制度。他认为,分派官职的科举考试,其内容绝不是你花一生时间死记硬背的。“这种考试的目的,很大程度上说是考察出你是否会变成一个好人。考官不是考你是否写了篇好文章,而是考你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感受、情怀和道德品质。”其实,这跟现今美国总统靠极富感染力的演说来竞选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想,热爱大自然、在野外生存过的孩子,要写一篇这样的文章是很容易的。

我听说欧洲、北美、日本以及台湾地区的森林学校已经创办很久了,对于这些真正把大自然当成课堂的学校,我非常向往,甚至还规划了全家去进行一次森林学校之旅的度假兼考察线路。

自然教育目前已经是一门专业的教育,教育者通过数十年的实践,总结了很多自然教育方法——大多由游戏、野外生存为主。一些很简单的游戏,其实背后大有深意。

这些宝贵的方法,适合教育工作者使用,也适合几个家庭去户外的时候用。当你丢开手机,带着孩子在森林里做一下午游戏时,你和孩子都会记得那个美好而纯真的时光。

在这段时光里,大自然所教会孩子的事,将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童书妈妈 三川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