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apter 2 面对伤害,该如何自我肯定?

自私的父母 作者:[美] 尼娜·布朗


自恋创伤,指的是自恋型父母会给子女带来多种长期的影响,子女因为这些影响受到伤害,被剥夺了自我实现的机会。当然,你当时意识不到,现在也不能完全理解小时候的经历如何影响你现在的自我、人际交往和行为方式。父母对你的反馈,他们有意或无意透露出的对你的看法,以及你的性格和你与父母的互动,这些因素交互作用,共同造成了你的创伤,阻止了你的成长,这种伤害成了你如今生活中的难题。

在成长中,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会对孩子的自尊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父母可以时刻关注孩子的感受并给予积极回应,将对孩子建立健康自尊产生积极的帮助;反之,如果父母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对孩子的感受不闻不问,孩子则感受不到关爱,从而觉得被忽视。

当然,孩子的自尊不完全取决于父母的共情,但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共情,孩子的自尊就会受到损害,从而导致长期与自己的低自尊作斗争。

孩子随时随地都在接收父母有意无意间传递出的信息,他们吸收这些信息,并且在这些信息的影响下做事,这一切的发生经常是无意识的。也就是说,你意识不到这些信息如何影响你的想法,如何影响你对自己的评价,如何影响你待人接物的方式。父母传递出的信息对孩子有强大的影响。父母“告诉”你作为人价值何在,你的长相如何,你的智力、能力如何,你在家庭中的角色是什么,期望你日后成为怎样的人、做怎样的事。想想这些,就不难想象父母传递出的信息是如何的重要!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和对待父母的方式。这种交互作用,使得每个人的亲子关系都是独特的,同时也存在共性。这就是说,每个自恋型父母的孩子都会受到伤害,但是不同的人受到的伤害不同。这一章讨论的是自恋型父母传递的信息会对孩子成年以后造成的影响。

测试你是否受到了伤害?

怎样知道你是如何遭受了自恋创伤,怎样发现自己受到了伤害并且伤口一直没有愈合?你可能已经忘记了遭受伤害的经历,因为那时你还不会说话,也记不得那么早的事情了(比如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的创伤)。早期的创伤对现在的生活可能还有着间接、隐蔽的影响。我们其实是在讨论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人只有在亲密关系中才能体会被爱、有能力、被重视、安全、有价值等。尽管亲密关系会增强和肯定前面说到的这些感受,但我们不能让它形成一种强迫性的力量,使我们通过伤害自己、出卖自己的利益来保持这段亲密关系。那么,哪些情况预示着自恋创伤呢?试试下面的练习吧。

练习21:你受伤了吗?

材料:几张纸,一支笔

步骤:

1 静静地坐着,回想最近一个让你不愉快的事件或者亲子互动活动。

2 在你回想的过程中,使用以下量表评价自己的感受(a到j)和感受的激烈程度。

3 选一个得分超过3分的项目,一次只分析一个项目。开始的时候,最好选一个得分最高的。如果你觉得太痛苦,就选一个得分是3的。选定之后就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

4 探索一下你所选项目引起的其他感受。比如,如果你选了“你想要回击、报复这个人”,回想一下当你这样想的时候还感受到了什么,什么时候你想要报复。可能在愤怒之余,你还会体验到恐惧、耻辱、厌恶。仔细回味你的每一个感受,不论多么微弱和短暂。睁开眼睛,把你感受到的情绪写出来。

5 每一个情绪背后都有一个自我陈述。仔细检查自己情绪背后的自我陈述,并逐一列出。当你情绪激烈的时候,你在想什么?举个例子,如果你感受到了耻辱,那你的自我陈述可能是以下的一种:

+ 别人一眼就看出我的缺陷。

+ 我做的事不符合我的价值观和原则。

+ 我无法保护自己。

+ 我没办法改正自己的缺点,没办法提升自己。

恐惧的自我陈述包括:

+ 让别人看到我真实的样子是很危险的,因为他们会毁掉我。

+ 如果别人不喜欢我,我就活不下去。

+ 我得不到我赖以生存的东西。

+ 我无法阻止别人抛弃、摧毁我。

把你的自我陈述写在一张纸上。

 6 对每一个得分超过3分的项目重复步骤4和5。可以对自我陈述进行计数。可能多种情绪背后都是同一个自我陈述,如果是这样的话,这种陈述第二次出现的时候不用再写一遍,在后面打钩即可。

 7 挑出重复出现的自我陈述,以及你经常感受到的那种强烈的感觉。读一遍,判断这个陈述有几成是真实的。举个例子,如果你重复出现的陈述是我不能保护自己,这个陈述准确吗?给这个陈述的准确性从0分到10分打分,0分表示完全不准确,10分表示完全准确。挑出你评分超过5分的陈述。

促使你受伤害的信念有哪些?

得分低于5分的陈述是一些不合理、不理性的想法,正是它们使你受到伤害。稍后这一章节会详细讨论,我将会提出一些较为合理的说法来替代这些不理性的陈述。关于得分超过5分的选项,其中一些是你控制不了的事(比如你真的不能保护自己),其余的就是你努力改变的目标(比如,学会相信就算别人不喜欢你,你也可以过得很好)。

你受到伤害的原因是你对自己的评价,而不是别人做的事或说的话。如果去除这些评价,别人的话就不会让你产生负面情绪。有些信念你能意识到;有些是被压抑的,时不时会闪现;有些被压抑在无意识领域,它们会从你的行为中露出一些苗头。你可能会否认有过这些信念,但是如果你真没有这些信念的话,就不会有那些负面的感受。你的挑战就是去了解对自己的信念,并且去改变那些负面的、没有建设性的、让人泄气的信念。

促使你受伤害的信念包括:

+ 我必须得到别人的认可才能活下去;

+ 我必须做到完美;

+ 照顾别人是我的责任;

+ 别人的需求比我的需求重要;

+ 我的问题太多了以至于我无法提高自己;

+ 如果没有别人的照顾我就活不下去;

+ 我不能让别人看到真实的我,因为他们不会喜欢;

+ 我完全没有能力做出改变、提高自己;

+ 我不如别人(有能力、聪明等);

+ 我永远也不可能得到我想要的。

让我们看看这些信念的真实性,隐藏逻辑是什么,有什么用处,并且发展一些自我肯定的策略来对抗这些信念。

“我需要别人的肯定”

当你受到别人肯定的时候,你会觉得自信、被接受,不会被抛弃、诋毁。尽管这种说法有些极端,但被认可的需求背后却隐藏着恐惧。每个人都害怕被抛弃、被摧毁,每个人都想要被人认可。

如果在人生的早期,你得到了来自家庭、身边重要的人的充分认可,你就会建立起足够的自信,认为总有人会接受你、鼓励你、支持你。有时尽管你的童年有一些创伤,但还是可以建立起自信。但是如果在小时候,只有在特定情况才受到认可,你可能就会觉得自己没有受到足够的肯定,这些特定情况包括:

+ 你总是要满足父母的需要;

+ 父母期望你了解他们的心思,预测他们的需求;

+ 别人告诉你,他们高兴不是因为你是你,而是因为你帮他们做了某些事;

+ 你获得的重要成就是你父母骄傲的原因;

+ 只有胜利和成功的时候,父母才肯定你。

他人对你充分认可的意思是,喜爱和接受你这个人,而不是因为你做了某件事。这不代表你永远是正确的,也不代表他/她认可你的所有做法;这代表他/她可以分离你这个人和你的行为,即使有时他/她不接受你的行为态度,但他/她一直认为你是一个值得珍惜的人,这一点不会改变。在他/她那里,你永远可以得到支持和鼓励。

如果你没有得到这种基本的认可,或者你必须通过做某些事情才能得到认可,你就会建立起这样一种信念,即如果要得到别人的支持,首先要满足别人的要求、需要和愿望。当你没有得到这种认可的时候,你会受伤,因为这是别人换了一种方式说你不够好。这是你早期得到的一种信号,它对你的行为和生活有着持续的影响。你很努力地获得和维持别人的认可,有时甚至会做出自己不情愿的事。

如果以上的描述符合你的一些、多数或者是所有情况,你可能需要探索一下你的基本需要。每当你感觉不被认可,并且因此焦虑的时候,用下面的句子来自我肯定:

“我想要这个人对我的肯定,但是得不到也没关系。”

“我必须完美”

如果你认为你有义务时刻保持完美,那么这种想法会给你带来很多痛苦,因为你永远也无法对自己满意。觉得自己永远也做不到完美,也没有外部的声音告诉你,其实做到“不错”就已经足够了,以至于你无法接受自己。你有可能把这种对完美的要求延伸至他人,期望别人也完美,而这种对他人的苛求会损害你的人际关系。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信念呢?从何时开始你告诉自己,完美是生存的唯一途径?即使你的理性告诉你,人无完人,完美是不可能的事,你仍然不能改变自己一定要完美的想法。注意,这里讨论的不是做事精益求精,而是做一个完美的人。你儿时的这些经历,可能促使你形成这种想法:

+ 父母的批评;

+ 父母很少体谅你的错误;

+ 别人责怪你犯错误,有些指责很不公平;

+ 父母对你不切实际的期望;

+ 当你的表现不是最好的时候(比如成绩),父母表现出失望;

+ 不公平地拿你和兄弟姐妹或其他人做比较,而且说你不如别人;

+ 只有当你达到父母的期望时,才能获得注意和称赞;

+ 父母过分要求你整洁、安静。

很难明确指出你是如何、何时发展出这种一定要完美的信念,但是这对我们的目的来说并不重要。我们的目的是,使你对自恋的伤害免疫,并且摆脱过去的伤痕和恨意。

真正有用的是能够意识到,关注完美的行为态度对你和你的人际关系没有建设性。在这种意识下,你可以学着对“不错”的状态感到满意,同时依然努力变成一个更好的人,表现得更好。你可以在某些方面完美,但是要接受在其他方面不完美,别人也是如此。当你不完美或者没有达到别人期望的时候,这种想法会减少伤害。你不会因为不完美而感到羞耻,接受一个有缺点的自己。当你因为自己不够完美而感到羞耻的时候,试着用下面的句子来自我肯定:

“做一个还不错的人就已经足够了。我会尽力做得更好,但我依然喜欢现在的自己。”

“我需要照顾他人”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照顾他人的程度。当一个人确实需要你照顾的时候,这种想法非常合理,比如老人和小孩或者你的职业需要你照顾别人。如果有人遭受不幸或者处于痛苦之中,得到照顾和关心非常正常。而不正常的情况是,你不自觉地认为你需要照顾所有人、对所有人负责、过分保护别人,你关心人的方式侵犯了别人的界线,强迫他人接受你的关心,不相信别人有能力照顾自己,为别人的痛苦而感到自责、羞愧。有一些信号显示你可能过分关心别人,你不明白自己能承担的责任是有限的,无法意识到他人有独立、自主的需要。很多情况下,你很有可能无意识地在父母的指挥下做事。因此,如果你不能满足所有的需求,就会变得焦虑、羞愧或者耻辱。

平衡照顾他人的期望和现实情况、他人的需求以及自我照顾的能力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你总是试图捕捉他人的情绪,不由自主地想要减少别人的痛苦以便不用感受他们的痛苦,这种平衡就会变得难上加难。感觉有义务照顾别人,同时又对别人的需求非常敏感,这两种感觉组合在一起会形成一种强烈的冲动。你需要做许多自我探索才能明白自己为什么有这种冲动,自我探索最好是在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进行。

对别人的幸福过分负责为什么会让自己受伤或者多次受伤?我提出的一种可能性是——你感觉愧疚和羞耻,这导致你对自己感觉非常不好。还有许多情况会让你觉得羞愧和耻辱,比如以下情况:

+ 你的朋友叫你不要管他/她的事;

+ 别人拒绝你的帮助;

+ 别人怪你帮倒忙,不帮忙或者帮得不够;

+ 别人说自己受到你的侵犯;

+ 你的孩子很生气地告诉你,他/她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不需要你插手;

+ 你意识到家人全靠你解决问题,一旦生病,他们不能自己照顾自己;

+ 你成年的子女期望你像小时候一样照顾他们;

+ 你的父母告诉你或者暗示你,你忽视了他们;

+ 当你试图解决问题的时候,别人并不感激你。

乐于助人、替人着想是好的品质,你要保持。而你需要改正的是总想带头、冲锋陷阵地帮助别人的冲动。学会分辨何时应该帮助别人、何时不需要。让他人学会自己照顾自己,鼓励所有人,包括父母和孩子,自己照顾自己。在你冲动地去帮助别人之前,试着对你自己说下面的话:

“我对别人有信心,他们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这其实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

“我必须照顾别人的需求”

另一个和之前讲到的信念相似的信念是,认为别人的需求比自己的需求更重要。确实有一些情况,别人的需求比你的需求重要,应该暂时搁置自己的需求来满足别人的需求。比如,当爱人生病的时候,你需要放弃自己的需要;如果你的工作是照顾老人和孩子,你也需要(在工作时)放弃自己的需要。我们不讨论这些情况。我们讨论的是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认为你永远不应该把自己的需求置于别人的需求之上。

下面的一些想法和感受让你形成了你认为别人的需要比自己重要的信念:

+ 如果我把自己的需求放在首位,就是自私;

+ 我千万不能让别人觉得我自私;

+ 如果别人觉得我自私,那我就得不到别人的喜爱、认可和支持;

+ 我得到关注和倾慕的办法就是自我牺牲;

+ 我自我牺牲的时候别人总是利用我;

+ 别人很感激我为他们所做的事;

+ 我有时很讨厌把别人的需求放在首位,但如果不这么做的话,会感觉怪怪的;

+ 即使我把别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我还是会觉得羞愧或者耻辱,因为我觉得做得不够多。

你小时候可能已经内化了一种想法,即你的需求不如别人的需求重要。你的家长不能体谅你的感受,他们忽视你、指责你、批评你,不能接受真实的你,这些经历都会促使你形成一种信念,就是你应该把别人的需求置于首位。要克服这一点,在照顾自己和照顾他人之间达到平衡是非常困难的。每当你觉得应该照顾别人,而自己的需求还未被满足的时候,问问你自己:“如果我先满足自己的要求,他人就真的会受罪吗?情况真的会更糟吗?”如果答案是你照顾自己的时候感觉不对或者你照顾别人的时候感觉更好,那试试下面的自我肯定:

“有的时候我值得被别人优先对待,照顾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有严重的缺陷”

如果你相信自己有严重的缺陷、无法进步,就必然会产生绝望、无助的情绪。当你受伤、觉得耻辱的时候,这些情绪就会涌上心头。好像无论多么努力,你老是犯同样的错误,受到同样的指责、批评或者其他负面评价。你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做不对,而且别人好像没有这样的问题。

所以,除了外部事件对你造成的伤害,你对自己的信念也伤害了自己。你可能还感觉,在某些层面上,你的缺陷比别人严重,虽然当别人问你是否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你会否认。你希望别人眼中的你不是你眼中的自己,你非常害怕二者一样。

你可能会使用一系列的态度、防御机制和其他策略来隐藏你的感受和自我觉知。隐藏的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 傲慢(态度);

+ 优越感(态度);

+ 攻击性(防御机制);

+ 合理化(防御机制);

+ 冷漠(防御机制);

+ 孤立和退缩(策略);

+ 物质依赖(策略)。

你觉得自己不够好,但是你不希望别人知道,因为害怕他们会抛弃你、摧毁你。这很容易让你受到伤害,因为受伤的自己会承受更多痛苦。这种伤害会反复发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一点微不足道的事都会对你造成巨大的伤害。

克服你的负面自我印象,建立一个积极的自我感知需要相当多的时间和努力,我建议你从此刻就开始。这本书中的一些练习可以帮助你探索自我,建立你对自己的信心,展示感受事物、待人接物的其他方法。然而,真正的工作还需要一个胜任的心理咨询师来完成,我建议你寻求专家的帮助。在你自我探索之前,不管是独自完成还是靠别人的帮助,每当感到羞耻或者无助的时候,我建议你先使用下面的自我肯定:

“我可以做得更好,而且我会这么做。”

 

“我需要别人照顾我”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需要别人照顾,指的是心理和情感方面。生理上需要照顾的成人有这种想法是正确的,这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我们讨论的是和别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认为自己需要别人照顾的信念会导致你被拒绝,进而受到伤害,然后你就会变得脆弱,让自己陷入一个有破坏性的关系中,做你不想做的事,忍受别人对你的贬低和羞辱。你会愿意做任何事来维持一段关系,只因为你不想孤单一人,但却无法从这段关系中得到快乐和满足感。即使有人陪伴,还是觉得孤独。

试试下面的练习。如果在此过程中你觉得沮丧、焦虑,立即停止,然后集中精力在让你觉得愉快的事情上。

练习22:独自一人

材料:两张纸,一支笔

步骤:

1 静静地坐着,闭上眼睛,想象你自己一个人。注意你的情绪,脑中浮现出的画面、声音和气味以及你的想法。

2 如果你准备好了,请睁开眼睛,写下你脑海中刚刚浮现的画面。写好之后,列出刚刚浮现出的情绪和想法。

3 注意你体验到的负面情绪的激烈程度,对它们从0分到10分逐个评分,0分代表不强烈,10分代表极端强烈。

4 回到第3步,回顾你对每一个项目评分的真实性,目的是评估对每一种情绪程度的评分是否符合事实。0分表示不真实,10分表示非常符合事实。

5 现在给每种情绪写一句话,这句话表示的是你在体验到情绪时的想法。比如,如果你感受到了恐惧,你恐惧的是什么?

6 评价你每个想法的真实性,0分表示不真实,10分表示非常真实。

7 注意有些情绪背后的想法并不真实,它们的真实性得分小于5分。这说明你为一些不会发生的事情担心。问问你自己,是否可以放弃这些想法。

8 过几天再来做一下这个练习,这一次只分析真实性得分超过5分的情绪。

在接下来的1个月中,试试用下面的句子来自我肯定。如果你愿意,1个月以后也可以继续使用。

“我很坚强,可以靠自己活下去。我可以建立有建设性的、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我不能展现真正的自己”

你可能自己也不清楚真实的你是什么样子。每个人都有自己意识不到的一面,只有外人可以看到,或者有一些性格面因为一些原因无法显露。揭开我们真实的一面,是一生的功课。但是,我们现在不是要攻克这个难题。我们要讨论的是,你身上的一些特点你自己很清楚,但是你花很大功夫不让别人发现,害怕别人一旦发现这些特点就会疏远你。你可能觉得藏起来的部分才是“真实”的你,进而,人们说的一些话、做的一些事,让你觉得他们发现了你真实的一面,这种感觉很痛苦,因为你知道他们接下来就会疏远你了。

为什么你认为真实的你一定要被隐藏起来?下面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 小的时候,真实的你不被人接受和喜爱,于是你学会了展现一个虚假的自己;

+ 你成长的家庭氛围不鼓励表达情绪、情感,甚至会惩罚这种行为;

+ 当你表达自己情感、感受的时候,别人总是说你错或者说你不该体验到这种感受;

+ 你没有学习过如何控制和包容自己的负面情绪;

+ 你所处的文化环境不鼓励公开、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 你因为一些个人的特点而感到羞耻;

+ 你希望别人对你有一个正面的、积极的印象,而你有一些特点会破坏这种印象;

+ 当你展示出自己真实的一面时,你曾经因此受过严重的伤害。

不管你因为什么原因隐藏自己,还是可能受到伤害,因为你无法做到百分百隐藏你想隐藏的部分。没错,有人似乎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仔细分析他们的处境就会发现,实际上别人看得到他/她试图隐藏的部分,而这个受过伤害的人则拒绝承认这一点。他/她使用否认、压抑和合理化的策略来证明别人看到的、感觉到的不是真的。

你也许应该探索你想要隐藏哪些性格特点,为什么伪装自己对你很重要。这并不意味着你要袒露所有秘密,也不意味着不断地告诉别人你的性格缺陷。你不需要做这些。因为害怕被疏远,你隐藏了某些不想被别人知道的性格特征,单纯地意识到这点就会对你有所帮助。试试用下面的句子来自我肯定:

“我可以让别人认识到我更多的特点,尽管我认为我的一部分特点更讨人喜欢,但是让别人认识到其他特点也没什么坏处。”

“做改变时我很无助”

你是否试图在某些方面做出改变但是最终失败了?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一样,当你试图改变但是没有回报的时候或者让情况变得更糟的时候,会觉得沮丧。你可能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想要改变,但都不成功。这种失败会让你觉得特别羞愧,尤其当你想要改变的是自己的性格,而不论是你自己想要改变还是别人希望你改变。

你之前的失败会让你相信你无法改变自己。你可能认为外在的、生理上的特点可以改变,但是心理上、内在的特点是你无法控制的,你没有能力改变它。这个信念会让你觉得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无法控制,会降低你的自尊,让你更加地不自信,让你觉得没有能力应对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都会使你容易受伤,因为你感觉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而同时别人也在说你不够好,并督促你改变。

你需要改变自己的哪些特点?为什么要改变?是什么阻挠你做出这些改变,尽管你过去成功的经验不多,但这不能说明你无法做出改变。你只是还不清楚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在某些层面上,你也许深深地相信你无法改变是因为你的缺点太过严重,这种有缺陷的感觉才是你觉得羞愧的原因,并且持续地让你觉得无助。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个例子。假设你想要改变你易怒的特点。你的家人和朋友不止一次地告诉你,你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你希望改变,但是却不成功。别人会给你建议,比如离开当下让你生气的人或事。但是你试过之后,发现并不奏效。于是你得出结论,你根本无法改变,因为你的性格中存在缺陷,是这种缺陷让你容易发怒。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自我探索练习,如下情况可能会让你愤怒:

+ 害怕别人利用你;

+ 认为别人觉得你很愚蠢或者不够好;

+ 完全不能控制场面;

+ 因为你不能满足别人对你的期望而愧疚;

+ 害怕显示出无力、脆弱的一面;

+ 不知道如何是好。

你并不承认有这些想法,而是将矛盾外显化,归咎于他人,进而发火。你觉得这些想法是可耻的,想要隐藏它们,也不知如何去改变这些想法。改变包括许多步骤,可以先从理解自己开始。下一步是弄清楚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做出一个改变的详细计划,允许自己不成功。有一些改变需要专家的帮助,这也可以帮助你减少无助的感觉。当你觉得无助,无法做出改变的时候,试试下面的自我肯定:

“我可以改变,只是我还没有找到好的办法。我不会放弃。”

“我不如别人”

形容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专业术语有低自尊、缺乏自信心、自卑感。这些术语说的都是一个人感觉自己和别人相比的时候处于劣势。更符合实际的想法或者更容易接纳自我的想法是,你有优势,也有劣势;你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别人也是如此;你们不是在比赛,没有所谓的输赢;你总和别人比较,对自己没有好处。

当你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时候,你很容易受到伤害。因为你需要不断地证明给自己看,别人更富有、更聪明、更有才华、更美貌、地位更高,等等。另外,你每犯一个错误,就加强了你对自己负面的看法。别人针对你弱点的评价,更加强了你对自己的负面信念,这一点是非常伤人的,而你则时刻处于一种受伤的状态。

关注自己的强项会对你很有帮助。不要忽视或者否认你的弱项和需要加强的地方,继续改善。但是你要养成一种习惯,不要总是琢磨自己的弱点,因为这会放大你的弱点,使它显得比事实更严重,而这对克服弱点没有任何帮助。总之,虽然你有缺点,但你和其他人一样有价值。试试下面的自我肯定:

“错误是可以改正的。我下次会做得更好。我有需要提高的地方,但这并不代表我低人一等。我会做最好的自己,最大程度利用我所拥有的,最大程度发挥我的能力。”

“我得不到我想要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永远也得不到你想要的,那么你就有着自己不能胜任的信念。这种信念可能在你小的时候,甚至是婴儿时期就已经建立了,那时你的需求总是不能得到及时的满足,甚至有些需求会被忽视。这样的例子可能是,你和兄弟姐妹的出生时间很接近,你们会竞争父母的关注,特别是父母觉得应付不过来的时候,你的需求总是被滞后满足。这种状态使被忽略的孩子建立了一种信念,认为自己的需求不能(或许永远不能)被满足,而且这种信念一直持续到成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没有足够多的人和事来撼动这种深刻的信念。

其实,几乎没有成年人得不到自己需要和想要的,特别是最基本的需求。所以,这种信念其实是说自己得不到别人的照顾,而不是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你把矛头指向了别人,好像别人应该对你的需要负责。这种想法对于婴儿、孩子和有残疾的成人来说是合理的,但对于正常的成人来说并不合理。满足你的需要和愿望的人应该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

然而,如果你有这种信念,那么你受到伤害的原因似乎是需要和愿望未被满足。你甚至可能希望别人,特别是你的伴侣,有读心术,可以凭直觉预测并满足你的需要和愿望。如果他/她没有做到这一点,你就会觉得失望、受伤,而且更加深了你的信念,认为需要和愿望永远也得不到满足。你和你的亲密关系都会因此受到损害。

弄清楚你需要、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会对你有所帮助。许多人的需求都非常概括和模糊。比如,有些人会说他/她想要爱。这是一个很合理,也很普遍的需求。然而,爱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如果你能够具体说说你想要的爱是什么样子,你会发现你的定义可能与别人不同。也有一种可能是,当你深入地分析你想要的爱,你会发现你渴望的是一种无条件的、全身心的爱,是理想中的父母会给予子女的爱。每当你有证据证明你没有得到这种爱,你不切实际的愿望就会使你受伤。类似的分析会帮助你理解你的需求和愿望,进而对自己和他人形成一个更合理的期待。试试下面的自我肯定:

“我自己可以满足我的大部分需求和愿望。”

如何开始帮助自己?

现在你可能对你是如何让自己受伤的有了一些了解。换句话说,你不必像现在一样如此伤痛。你不用认为别人说的话都是对你的批评或指责。你很坚强,有能力反思自己的错误,但不用觉得所有事都是自己的错,你不用一直把伤痛、愤恨、攻击性的想法和自我打击的信念留在心中。你可以成长,让意志坚强起来,来提高自信心、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如果你已经意识到了一些自我贬低的行为态度,并且使用了这一章提供的自我肯定,说明你已经开始成长。

你可以在认识上做一些转变,这也会帮助你成长。从现在自我贬低的认识模式转变为一种更加有建设性的、合理的、现实的认识模式。当你转变认识模式时,你并没有改变你的优点,而是让你的优点变得更强大、更突出,同时减轻你的耻辱、羞愧、不胜任感、恐惧和其他关于你的负面想法。仔细阅读下面提出的每一条认识转变,想想自己能不能做出这些转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