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刘伯承在一九五八(10)

走进怀仁堂 作者:董保存


那时他已从中南海搬到挂甲屯吴家花园住了。我也正好在家,记得那天我进他的办公室,他说你看一下这个——说他“里通外国”的话就在那份材料上。他很气愤,简直是怒不可遏。我能说什么呢?他沉默了半天,说:我应该按照宪法,应该告状。我对他说:“你说我天真,我看你也天真。”那天他掉了眼泪。他是一个非常热爱自己祖国,对党对人民特别忠诚的人,说他里通外国,他实在无法容忍。掉眼泪也不奇怪。

他说:我要用事实来说话。于是,他又开始写信,也就是所谓“八万言书”。这个材料中对自己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对强加在自己头上的罪名进行了批驳。信写好后送给当时的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请他转上去。后来说有三股风。说他就是翻案风。其实这个“八万言书”,很多老同志没有看到。王震将军也没有见过。(后来我还问过他。他说没有看到。)陈毅同志也没有看到,还说你们都说彭德怀写信,我怎么没有见到,后来还专门找了来看。

顺便说一句,在那段时间,伯伯还在想研究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他认为毛主席领导打了几十年的仗,应该认真研究总结一下,但只是有个提纲。他感叹说:“过去有这个条件,没有这个时间;现在有这个时间,没有这个条件了。”

问:听说彭老总写这个东西的时候,手边没有什么资料,完全是凭记忆在写作。是这样的吗?

彭:是的,写这个东西的时候,可以说他手头没有任何资料,全靠记忆。

1962年以后,他的处境越来越困难,连应该送的文件也不给他送了。要出去查什么资料更是不可能的。在那样的环境里是没有人能帮他的。没有任何人能帮得了忙。他平时不记日记,只是在庐山7月23日主席讲话后,他心情非常痛苦,写了一段日记。因此,他写的这个东西只能靠自己的记忆了。

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读过《彭德怀自述》的老同志和搞历史的同志都很叹服。那么多的历史人物,那么多的战斗经历,他的记忆绝大部分是正确的。他对我说过,记忆是有规律的。和记外文单词一样,记忆有个方法。如果记不住,是你没有想记住。想记住的事,就能记住。头一天的事,三天后重复记忆一次,过几天再重复一次,就能记牢。

伯伯小时只读过两年私塾。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主要是自学,他的文字水平确实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比我们有的大学生高多了。战争年代的很多文稿都是自己起草的。自传的文字很干净,很有他的语言风格。

他还有个特点,就是读过的书喜欢做眉批,做记录。他给我讲《资治通鉴》里的故事,我都不记得了,他却能说得头头是道。可惜的是他读过的那些书都被人给烧了。

他这个人看起来很粗,其实很细。好多事情的细节他都记得。他硬是靠记忆把他自己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史实都写了出来。

问:由于这本书是在那样的情形下写出来的,肯定会有局限,您能不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彭:你们可以看出来,这个东西是按提审的提纲写的。我们在整理原始材料时,就看到过伯伯写下的:某某说,我只许说罪,不许表功……有人评论说,这是一部用血和眼泪写出来的自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