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发展经济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在这种宏观大环境下,我们对包括文学批评在内的文化的理解还存在偏差。从前些年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近年来的文化经济化、产业化,其实都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我们对文化的功利主义理解。尤其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提法,“是把文化当成经济的附庸,文化不过是搽在经济脸上的一层脂粉而已,是经济的马前卒和开场锣鼓”肖复兴:《一个可怕的口号》,《羊城晚报》2010年12月12日。。其实质是倡导文化为经济服务,文化自身的独立性和固有的独特性遭到忽视。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以文化人,在于对人的灵魂的净化和对人精神的提升。市场经济时代,文化的发展固然可以在客观上带动经济的发展,甚至文化本身也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将文化视为经济发展的工具,更不能将文化当作经济的奴婢来驱使。一旦对文化的功利主义诉求被赋予了合理性,文化必然要扭曲和变形。
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一方面,社会分工越来越具体,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任何一个领域的研究者一般只在本领域内拥有发言权;另一方面,每一个学科虽然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每一个学科又都被编织进整个社会的宏观结构中,成为其中的一个子结构,它的发展变化既受到学科内在动力的支配,更要受到外在宏观力量的制约。因此,市场经济时代的文学批评问题,既要从学科内部进行检醒,寻求化解问题的自动力,同时,更要从学科外部进行反思,消除诱因,匡正偏向,使文学批评重新回到健康的发展常态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