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仲马传》 译本序(1)

三仲马传 作者:安德烈·莫洛亚


“三仲马”,顾名思义,指的是仲马一家三代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将领托马·亚历山大·仲马(1762—1806),他的儿子、法国著名剧作家和小说家、《三剑客》和《基度山伯爵》的作者亚历山大·仲马(1802—1870,通称大仲马),以及后者之子、《茶花女》的作者亚历山大·仲马(1824—1895,通称小仲马)。

对于中国读者,大仲马和小仲马的名字,以及上面列举的那三部作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了。也许并非偶然,在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史上,第一部译成汉语的西方文学作品,恰好就是《巴黎茶花女遗事》。这部出自大名鼎鼎的林纾之手的译本,出版于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离小仲马去世只有四年时间。林先生在译本的“引”中,提到了“仲马父子”,说两人的文字“于巴黎最知名”。到了本世纪初,大仲马的小说《三剑客》及其续集《二十年后》,又由著名翻译家伍光建先生从英文节译,分别以《侠隐记》与《续侠隐记》为标题出版。从此以后,仲马父子的作品,在中国广为流传,经久不衰。《三仲马传》的作者说得好:“在全世界,声望超过大仲马的人,恐怕并不多见。地球上各民族都读过他的作品,并将世世代代读下去。”

在世界文学史上,像大仲马和小仲马那样,父子相传,各自都写出足以传世的杰作,恐怕还是不多见的。为他们作传,把父子两人的生平与创作,按照当年生活的本来面目,交叉糅合在一起,向读者展示,当然会引起广泛的兴趣。然而,为什么还要拉进一个并不善于舞文弄墨的武夫,充当这个“书香门第”的鼻祖呢?其实,传记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这里。首先,这位将军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本身就充满传奇性;而两位文学家,特别是大仲马,无论是体质、气度、性格,还是思想与政治倾向以及生活道路,都与这位行伍出身的革命将领的命运一脉相承。三代人的传奇生涯,从法国大革命前夜直到十九世纪末,延续了一百多年;这个时代在法兰西的历史上,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也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世道变幻莫测,有声有色的事件连绵起伏,刀光剑影随处可寻。传记作者在讲述三代人悲欢离合的同时,充分展示了时代的复杂纷繁;二者相得益彰,给读者以启示。读了《三仲马传》我们感到,大小仲马两代文学家的血管里虽然流淌着仲马将军的血液,然而他们更是自己时代的儿子。至于仲马将军,这个诺曼底贵族与圣多明各女黑奴结合的产儿,在法国大革命后只用四年时间,就从一名普通士兵提升为独当一面的将军;而后来一旦失宠于登上帝位的拿破仑,则只能落得贫病交加,刚过不惑之年就抑郁而亡。正如作者所说:“如果我的传记还有一点可取之处,那就是随着主人公逐渐发现人类社会的同时,展示出社会的风貌。”

《三仲马传》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莫洛亚(André Mauro1s,1885—1967)。莫洛亚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氛围》被视为法国现代文学中的一部杰作;其短篇小说也独具魅力,结尾往往出人意料,受到很高的评价。此外,他还写了大量随笔、游记、评论,乃至历史著作。但是,在他的全部创作中,传记文学闪耀着独特的光彩,占有突出的地位。莫洛亚的传记作品兼具历史与文学的双重性质。作为史传,务求真实,广泛搜集档案材料、信件、日记、同时代人的回忆作为凭借,“从不加小说般的演绎;既不杜撰什么场景,也不生造什么对话”。另一方面,他的传记又是文学作品,这位大作家除了有一支生花妙笔,文字优美生动之外,还能够从大量纷繁复杂的材料中,发掘出反映传记人物性格特征的事实,捕捉富有意义和情趣的细节,从而树立起传记人物鲜明的个性与生动的形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