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洛亚一生共写有十四部传记作品,《三仲马传》出版于一九五七年。作者在序里告诉我们,他之所以写这部作品,是因为在研究乔治·桑和维克多·雨果生平的时候,接触到了一些新的材料,从而想到要把亚历山大·仲马添加到他的那个浪漫派画廊中去。
这里的“浪漫派”,或称作浪漫主义,是法国十九世纪前半叶主要的文学流派。它兴起于二十年代,发展到一八三〇年七月革命前夕,已达到了最高潮,进入四十年代便趋向衰落。在政治上,这一时期是王政复辟的年代;资产阶级的浪漫主义文学,配合资产阶级反对复辟的政治斗争,充满了个性解放的精神,带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戏剧领域是资产阶级浪漫主义与受到传统势力支持的伪古典主义进行斗争的主战场。一八二八年,雨果发表了声讨伪古典主义的檄文——《克伦威尔》序言,从而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一八三〇年,雨果的名剧《艾那尼》上演获得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运动的高峰。然而,不应忽略大仲马的功绩:一八二九年二月十一日,在法兰西喜剧院上演了他创作的《亨利三世和他的宫廷》;该剧的演出,是浪漫派戏剧射出的第一响重炮;它的成功,为以雨果为首的浪漫派戏剧的胜利,立下了头功。《亨利三世和他的宫廷》虽然是一部历史剧,但在复辟王朝已近末日的时候,把十六世纪封建阶级的黑暗统治在舞台上揭露出来,本身就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再加上戏剧冲突尖锐,情节发展动人心魄,一时间把一个闯荡巴黎刚刚六载的外省青年捧上了明星的宝座;他当时一无靠山,二无金钱,三无高深的学问;他所拥有的,只是年轻人的雄心壮志和从父亲那里继承下来的共和思想,还有就是机遇的成全了。传记的作者通过桩桩件件生活事例,趣味盎然地告诉我们,一个男孩子是如何取得成功的。读到这里,我们一方面受到情节的吸引,又无形中获得了某种人生的启迪;同时,进一步明白了为什么莫洛亚写的传记被誉为“传记小说”,尽管他本人并不接受这种提法,说自己只是“力图从传记人物伟大的一生中抽取富有小说情趣的细节”。
传记通过丰富的材料,展示了大仲马多方面的性格与风貌。我们看到,这位真诚的共和派人士,怀着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投入到时代斗争的洪流中去。一八三〇年七月革命刚刚爆发,他便拿起自己的双筒猎枪,为推翻查理十世的反动统治,出没于枪林弹雨之中。后来,他又与登上王位的路易—菲力普决裂,参加了一八三二年的六月起义,上了七月王朝的黑名单。到了一八四八年,巴黎人民起义,他又毅然走出那座豪华的“基度山城堡”,率领圣日耳曼昂莱的国民自卫队,向七月王朝发起攻击。随之上台的路易·拿破仑,加紧了帝制的步伐;大仲马终于抛弃了幻想,步雨果等人的后尘,亡命布鲁塞尔。年过花甲,他还亲赴意大利,参加加里波第领导的意大利民族解放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