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谁是 “炎黄子孙”(2)

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 作者:王明珂


黄帝在众多古帝王记忆中脱颖而出

五千年前黄帝、炎帝、蚩尤等几个部落首领间的战争,当然可能是历史事实,但类似的部落战争在商、周之前不知发生了多少。在商、周的甲骨金文史料中,完全找不到有关黄帝、炎帝、蚩尤的记载。那时也没人自称华夏。有趣的是,到了春秋战国,各诸侯国贵族开始自称华夏,此时便出现许多有关黄帝、炎帝、太皞等英雄祖先的历史记载了。而且,就像战国思想家们“百家争鸣”,对于如何治理百姓、平息战争提出各种意见一样,这时人们对于如何将黄帝、太皞等各部族祖先记忆集结成一个“历史”也纷纷提出不同方案。譬如其中一个方案是,称黄帝、炎帝为两个弟兄。但最后有一个历史版本广为大家接受。这“历史”便是,太皞等为远古蛮荒之世的帝王,炎帝、蚩尤为败于黄帝之手的部族领袖,黄帝成为结束乱世、开创文明的唯一帝王。

在政治上,当时自称华夏的各国外驱戎狄、内争雄霸。事实上,所有这些现象(政治上的争王与兼并,思想上为社会长治久安进行的争辩,以及在历史记忆上出现组合各部族祖先的多元版本)都表示当时华夏正由多元分立走向统一。甚至“华夏”这个词,其意涵都由复数成了单数。“华”原有众多的意思,在战国时“华夏”便是“诸夏”,也就是指不同于夷狄的“许多夏国”。但由战国末至西汉初,便逐渐指的是一个族群整体了。

“华夏”“族群”是指凝聚在一个祖源记忆下,以分享、分配共同领域资源的人群。因此,祖源历史记忆也“规划”一个族群或民族的内部关系。将炎黄视为弟兄,这历史方案的意义是,尝试以祖先的弟兄关系来联结分别以黄帝、炎帝为代表的两个对等族体。这是一种“弟兄祖先历史”。无论如何,最后在华夏的历史记忆中黄帝成为打败敌手、结束乱世的唯一英雄祖先,这也表示华夏政治体正走向权力集中化与社会阶序化之路。

到了西汉初,华夏及其帝国已稳固形成,这时最完整的黄帝历史也出现在第一部中国典范历史《史记》中—典范历史与典范社会情境同时形成。这也说明为何此后两千年中国人不太怀疑这“历史”,因人们生活在“历史”所规划的世界里。华夏的性质,全然表现在《史记》对黄帝的描述中。我们看看《史记》作者司马迁如何通过黄帝来界定华夏。书中,黄帝是征服者及王朝建立者,他是华夏政治体的始祖;黄帝为尧、舜及夏商周三代帝王家族之祖,这说明黄帝为华夏血缘性族体之祖。《史记》记载黄帝及其后妃臣僚有许多发明,如此黄帝又代表华夏文化体的起始。《史记》还说黄帝曾四方征伐,东至于海,西至崆峒山,南至大江,北逐荤粥,这是表述华夏领域空间的起源。所以说,由《史记》对黄帝的叙述可看出,至少由汉代始华夏便是集政治、族群、文化、领域空间为一身的共同体。这也表现出历史记忆的珍贵之处—它不一定是历史事实,但以“密码”方式隐藏许多历史事实在其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