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周前有朋友联系我,说某歌唱选秀节目的第二季当晚开播,想请我当网上评论员。我那晚本有约会,扭扭捏捏地打算拒绝。但朋友接着又说:有酬劳哦。于是我立马变节,一口答应。
当晚我独自抱着电视机,看里面那些靓仔美女兴奋地时而尖叫时而低吼,而我则和他们一样high。在我眼前扭动的,不是青春的腰肢和身段,而是一张张的百元大钞。说实话,综观所有唱歌选秀节目,这档节目算是做得不赖,选手和评委表演得都很卖力。如果非要挑刺,就是其中有位评委,老喜欢板着老脸逮选手问问题,好好的一档娱乐节目,他非要弄得跟《梦想中国》那么严肃。
这位老师最喜欢问的三个问题是:你有什么音乐梦想?音乐对于你来说是什么?能不能讲讲你歌声背后的故事?如果我是选手,听到这些问题,头一定变得比陈鲁豫还要大。我就不能只是喜欢唱歌吗?为什么唱歌就一定要有个音乐梦想呢?我喜欢唱歌,但我的梦想是买张彩票中五百万,行不行呢?
当然在节目里肯定不能这么说,说了铁定是要告别舞台的。所以最好先了解一下这位老师的代表作,然后自咬舌尖,痛到双目含泪后,娓娓地告诉他:音乐对于我来说,是许多年前的春天,是当时还没剪去的长发,是信用卡和我的她,是二十四小时有热水的家。如果说我有什么音乐梦想,就是希望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评委们集体把我埋在那歌声里……嗯,这么回答的话,我已经能想象到这位老师心上浮起的快感了。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喜欢探讨事情背后的意义。音乐的意义、旅行的意义、恋爱的意义、事业的意义,仿佛每件事都必须带有一个崇高的目标,这样才显得做事的人特有情操。因此就诞生了一个经典句式:当我们在×××,我们在谈什么。这已经成了文青界十大模板句式之一,堪比“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以及“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这个句式的威力在于,能够瞬间把你从形而下的凡人变成形而上的哲学家。比如:当我们在唱歌,我们在唱什么?这么一说,你就不是单纯地唱歌了,你必须是在歌声中体会人生、感悟生命。再比如:当我们在读卡夫卡,我们在读什么?这么一说,你就不再是读一个故事了,你必须是在小说里读作者的孤独和绝望。自从我学会这个句式后,每天去食堂吃饭都在唏嘘。我常常想,当我吃下一口红烧猪蹄时,我究竟是在吃什么呢?想着想着便觉得嘴里嚼的不是美味,而是鲜血淋漓的生命,忍不住要抬起头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泪流满面。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有人喜欢把生活过得简单,有人喜欢把生活过得复杂。
记得去年有个刚上大学的孩子,据说聪明异常,却整天在思考人生,最后得出结论:人生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于是留下一纸遗书,选择了离世。就连他的遗言也全是在讨论为何没有意义,感觉是个自视甚高,到死还要耍聪明,却钻到牛角尖里的孩子。还没好好经历人生,便过早地下结论,这也是喜欢探讨背后意义的悲剧。幸运的是,像我这样的懒人就没有这个烦恼。我希望生活能够尽量简单一些,唱歌就是唱歌,恋爱就是恋爱,让一切都恢复它本身的面貌,不要事事都追究背后的意义。像王小波说的,有趣、有爱、有智慧,人生便已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