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2009年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举行一年一度的老干部团拜会,与会者欢声笑语,济济一堂。似这般例会,年年举办,年年相似,今年大不一样。过去一年本所的科研成果固然令人鼓舞,然而更令人瞩目的是,有两本著作一出版就获得社会的好评,而这两本著作都是由近代史所的退休研究员自由选题,独立完成,按社科院学术管理的惯例,实属体制外的个人著作,没有领导的青睐,也没有任何资助,又都是大部头,冷主题,照例不为市场注意,可是好书不怕巷子深,一经读者阅读,就得到热烈的反响。
一本是由陈铁健整理的《流逝的岁月:李新回忆录》,出版不久,就有多家报刊发出摘要。更有报纸刊载,读者评出2008年度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十大著作,这本书荣列其中。传主李新在七十多年前是川东学联的主席,算得上旧时代的一名“愤青”,他怀抱救国救民的理想,组织一批青年,徒步赶赴延安,奔向革命,历任县委书记、吴玉章的秘书、近代史所副所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参与创办中国人民大学,主编多卷本的《民国史》和《中国革命史》,是海内外著名的现代史和党史专家。他一生奋斗在文化战线,风风雨雨,整过他人也被人整过,到晚年大彻大悟,畅开心扉,由衷地说:“是手段绑架了理想! ”以忏悔之心道出他的经历、内疚和遗憾。所以这部回忆录展现的是一段已消逝的岁月,一度被涂饰的历史,一代知识分子的追求和困惑,如今又深深地打动了21世纪新一代的读者。时代的差距没有妨碍两代人的沟通,反而引起强烈的共鸣,因为现实本是历史的发展,而历史感悟本身就有超越时空的穿透力,在后世赢得不绝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