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父亲归真 (3)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 作者:白先勇


一九二六年北伐,广州誓师,蒋介石总司令三顾茅庐力邀,后父亲出任国民革命军参谋长,并兼东路军前敌总指挥,一路北上打到山海关,最后完成北伐。这个时期,可以说是蒋、白两人共同打天下的阶段。

一九二八年北伐甫结束,突然爆发蒋桂战争,广西与中央对峙七年,蒋、白分离。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抗战开始,蒋委员长派专机至广西将父亲接到南京,任命父亲为副参谋总长,并肩八年抗战,得到最后胜利。抗战时期,蒋对白颇为倚重,重要战争如台儿庄之役、三次长沙会战、昆仑关之役等,莫不赋以重任。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主席任命父亲为第一届国防部长。可是,国共内战后期因父亲助李宗仁选副总统,蒋、白之间又出现了嫌隙。一九四八年徐蚌会战及其后遗症,更因两封吁请国际调停的电报,蒋、白关系濒临决裂。

在台湾十七年,蒋介石与父亲的关系,始终没有完全修复。

持平而论,蒋介石对父亲的军事才能是深有所知的。在国家安危的关键时刻,蒋往往会派遣父亲前往解决困难,如指挥台儿庄之役,督战四平街之役,赴台宣慰二二八事件等,在在都显示蒋对父亲的器重。但蒋介石用人,对领袖忠贞是首要条件,可是父亲个性刚毅正直,不齿唯唯诺诺,而且有关国家大事,经常直言不讳,加上父亲的桂系背景,蒋对父亲的忠贞是有所疑虑的,并不完全信任。

事实上,父亲一直是蒋介石的最高军事幕僚长,扮演着襄赞元戎的角色,绝对无“取而代之”的僭越之想。李宗仁选副总统,父亲最初是强烈反对的。一九四九年徐蚌会战国民党军队溃败,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代总统,那也是大势所逼。事实上,当时党政军的资源还是由蒋掌握,他自己不引退,没有人能够强迫他。“逼宫”之说,并不属实。父亲一生把国家利益放在最前面,当时国民党政权危在旦夕,父亲才“不避斧钺”上书蒋介石,提议敦促美、英、苏三国出面调节和平。依父亲估计,如果美国愿意派空军一大队进驻南京,青岛美军不撤退,或可阻拦共产党军队渡江,这也是当时唯可使国民政府转危为安的计策了。

现在台湾及大陆一些人论及父亲与蒋介石的关系,往往喜欢夸大两人之间的矛盾,而且把矛盾变得琐碎。其实蒋、白两人之间的一些冲突,首先在二人的个性,二雄难以并立,两个强人相处,冲撞势必难免。而且古有明训: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其次,是两人在国家政策方面意见分歧时起的冲突。比如徐蚌会战,蒋介石与父亲在这关系国运的战役上,出现激烈争执,前后因果,使两人关系产生难以弥合的裂痕。但论者往往忽略了,蒋介石与父亲也曾有过长期紧密合作而得到良好结果的关系,父亲在北伐、抗战所立的战功,亦是蒋充分授权下得以完成的。蒋介石与父亲分合之间的关系,往往影响国家的安危,他们两人在国共内战期间,军事策略上未能同心协力、合作到底,是一大遗憾。父亲曾感叹过:“总统是重用我的,可惜我有些话他没有听。”他所指的,大概是他对四平街之役、徐蚌会战的一些献策吧。

楚汉相争,大将韩信替汉高祖刘邦打下天下,功高震主,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为吕后、萧何设计残害于长乐宫。《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高祖“见信死,且喜且怜之”,这是太史公司马迁对人性了解最深刻的一笔。君臣一体,自古所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