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征淮南,武略与文韬(10)

武夫仁心:太平天子赵匡胤 作者:刘路


没过两天,李景达也赶到了六合。果如赵匡胤所料,李景达和陈觉一看赵匡胤驻兵六合,立时气就短了,只得下令在距六合二十余里的地方安营扎寨,不敢越雷池半步。

当时,赵匡胤的义兄弟、铁骑左右都校石守信也在军中。这些英勇善战的将士早就坐不住了,执意要出阵把李景达赶走。赵匡胤摆摆手说道:“他们设栅自固,这是怕我。我们还不到两千人,如果主动攻击,必然会暴露虚实。不如守株待兔,但他李景达要是敢来挑衅,我们定要把他打跑!”

两军对峙,赵匡胤依然每天骑着骏马,披着亮甲,跑出来“显摆”一圈。沉不住气的李、陈二人终于倾营而出,结果近五千唐军却做了周军的刀下鬼;剩下逃命的被天堑长江阻拦,无数唐人坠江淹死。至此,两万唐军主力被两千周军杀得片甲不留。

李璟的精锐损失殆尽,再也无法与大周抗衡。

仗打赢了,宋军将士人人欢呼,只有赵匡胤面含愠色。他命所有参战的将士把自己的皮帽摘下来,只要有被赵匡胤的长剑砍过痕迹的,就通通拖出去砍头。原来,当天赵匡胤亲自督战,对于偷奸耍滑甚至企图逃跑者,都暗中在他们的皮帽上做了记号。

此举令全军将士对他既敬且畏。直到此刻,赵匡胤才放下心来,与这群出生入死的弟兄们共庆凯旋。

五月,雨季将至。郭荣留李重进继续围攻寿州,自己率领主力部队北返,做暂时的战略收缩。赵匡胤也奉命自六合北返,与已经回到寿州的父亲赵弘殷匆匆相聚,随即跟随郭荣的大军返京。

回到开封的赵匡胤来不及请功,急忙派人到寿州打探父亲的病情,这一等就是两个月,等来的,却是一口棺材……

七月二十六日,赵弘殷病逝于返京途中。

赵匡胤闻讯号啕大哭,悔恨交加。如果那一晚在滁州他早早开门,父亲的病情也许不会加重。泪眼中,他仿佛看到父亲正骑着高头大马,率领着凯旋的队伍,缓缓步入开封大门;然而,擦去眼泪,城门外停着的,只有那冷冰冰的棺材和护灵的队伍。

赵弘殷的病逝,在赵匡胤的心中蒙上了一层难以抹去的阴霾。但淮南硝烟未散,时间不等人。十月,守丧未满的赵匡胤被郭荣强行起复,晋升为匡国军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两个月后,原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晋升殿前都点检,继续做他的上司。

不过,这次任命还有点暂时性质。按照制度,任命高级官员应该在“正衙”宣制——也就是在皇帝上早朝的端明殿正式宣读任命诏书。而郭荣对赵匡胤的这次任命,仅仅是“宣授”——只有委任的文件,却没有在正衙宣读。这与赵匡胤以殿前都虞候身份练兵、事后再正式任命颇为相似。究其原因,可能是郭荣觉得赵匡胤太年轻,资历不够,骤然高升会引起不必要的舆论压力。

尽管如此,刚刚年满三十岁的赵匡胤,仍旧获得了许多武将奋斗一辈子都未曾得到的节度使称号,并跻身大将之列,地位和名望大大提高。

赵匡胤升官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郭荣请命,把已经派往渭州担任军事判官的赵普招回,担任自己的节度判官。

这颇似当年郭荣进京,收揽赵匡胤。

自从赵匡胤离开滁州,赵普就一直替代他照顾赵弘殷。赵普不分昼夜,悉心照料,亲自给赵弘殷喂药。几个月下来,赵弘殷颇为感激,赵弘殷的夫人杜氏和小女儿、赵匡义、赵匡美等人都将赵普视为一家人。

赵普的加入,令赵匡胤不但得到“诸葛亮”,更将自己的武夫集团成功改造为文武并重的幕府:吕余庆、沈义伦长于吏干,楚昭辅善于理财,李处耘、王仁赡优于兵戎筹谋,更有可比作王朴的赵普,真可谓人才济济。

从义社结兄弟,到殿前司练兵,再到滁州收赵普,赵匡胤的班子搭得有声有色。他要靠着这个班子,让自己的节度使尽快“转正”。这个机会并不遥远,因为郭荣决定第二次亲征淮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