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别拿电影说事儿 第三章(7)

别拿电影说事儿 作者:房媛媛


世界通常就是这样,本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好人与坏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甚至好与坏的做法可能在同一人身上交替,必然与意外其实都事出有因。当然,必然的事已经很多:比如,生命的延续让人欣喜,生命的结束让人心酸;又比如,太过真实、充满生活感觉的电影。导演也许也正因找不到一切的始末,才打乱了故事的顺序,让它以撞车起,又以撞车终,并取名《Crash》。种种表面上的冲撞,其实都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缺乏善意的交流,只有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才能避免心灵上产生的激烈冲撞。

影片第一个镜头尚未出现时,那位黑人警探已经说出了本片的深意:“这就是接触的感觉。你走在任何城市里,都会和别人擦身而过,别人也会撞到你。在洛杉矶,没有人会撞到你,你总是在这层金属和玻璃的后面。我想我们很怀念那种接触的感觉。我们撞到一起,从而找到某些感觉。”多么孤独的城市人,希望保护自我的同时又渴求被他人理解。人们刻意保持着一份安全距离,无论洛杉矶、纽约,东京或上海,我们正失去了那种正常的摩擦与交流,反而是冲撞时才有所感悟。

电影的导演保罗·哈吉斯说:“我创作和拍摄这部电影的目的,就是要探寻有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话题。我并无意去冒犯某些人或因此而挑起什么争端,只是想通过这部电影来表达出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电影就是这样一种奇妙的工具,它能够让你体味到陌生人的心路历程。我希望观众们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并不只是感知到我所指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推动民众去分享你们的爱心。”虽然导演的立意有些高,推崇的价值观过于标准化,但所言不假且真诚。生活中,我们冲撞的几率太大了,如果对此没有丝毫察觉,那么冲撞仍将继续,但若是我们都用真心去交流,那么冲撞则有可能避免。所以,本片也就是要通过描述一种人与人之间不断的冲撞,去找寻人与人之间应有的沟通、理解和爱。虽然开始于撞车,结束于撞车,但生活却远远不能用单纯的撞车去诠释,撞车只是个冲撞的缘由,真正的根源还是人与人的心灵撞击。

我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完全不屑奥斯卡,只是把它当作一个电影艺术的奖褒,认为奥斯卡是一个完全属于电影的标志。但是,电影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目的是升华思想,只把电影当作一门娱乐就不乏有点儿狭义了。但从《Crash》开始,我发现奥斯卡才是真的电影艺术殿堂。这部获得了当年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男配角等多项奥斯卡提名的电影,完完全全体现出奥斯卡的艺术含量。或许有人认为《Crash》在欣赏程度上亚于《金刚》,感官上亚于《断背山》,然而,就是这么一部略显单薄的电影《Crash》打动了奥斯卡评委,或许只有一个简单的原因:题材。

大制作年年有,更何况是翻拍;同性问题是很另类,可是,在西方很多国家已经见怪不怪,很大一部分人正在逐渐接受;叙述和平战争的可以说几乎每天都有人在拍。唯一就是种族这个问题,早在有美国历史的时候就滋生了,几百年也没有停止过,而近些年却没有常被提及。那么不提是否说明种族问题就不存在呢?当然不是,我在柴静的《看见》中了解到,时至今日,美国的种族问题仍存在于黑白两种肤色之间,有很多人仍在为此挣扎与努力。虽然一部《Crash》改变不了种族问题的根源,可起码能改观部分人对奥斯卡的庸俗观,提高奥斯卡的含金量,并且提醒现世人民:有很多问题,正在每个人身边发生,可是我们从来没正视过,就像每天在我们身边频繁发生的撞车一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