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普拉昌达:从草房到豪宅(1)

温柔和激荡 作者:徐迅雷


“1952年,我出生在尼泊尔博克拉市附近的一个小山村。‘普拉昌达’只是我的外号。当年在游击队里,为了掩护自己和保护家人的安全,我们每位领导人和指挥官都有一个外号。虽然我的家族属于最高种姓婆罗门,但我和马克思、列宁一样,背叛了自己的种姓和阶级。”普拉昌达曾这样自述道,“我们发动革命,就是为了推翻‘封建制度’,打破压迫尼泊尔劳苦大众的种姓制度,解放低种姓人民。正因如此,大批低种姓少数民族群众加入了我们党。在内战期间,我们的大部分高级将领是少数民族同胞。”

革命时期的普拉昌达,几乎就是白手起家,各方面条件确实很艰苦。他回忆说:“当时,我们的队伍只有一百来号人,唯一的武器就是两支破旧不堪的短枪,其中一支还不能用。我们联合当地的贫苦农民,用自制土枪袭击防卫薄弱的偏远警察哨所,缴获他们的武器;也想方设法从黑市上买一些武器;后来索性培养自己的工程师,办地下工厂,自造武器。罗尔帕县是‘人民战争’的起点,因此,同志们亲切地称它为‘尼泊尔革命的延安’。”

普拉昌达并非草寇,他读过大学,从农业学院毕业;他样子像学者,自己也并不拿枪射击。从中学时代起,普拉昌达就接触了共产主义理念,对中国革命尤其感兴趣。他打游击、建立革命根据地,还真是学了毛泽东领导革命的那一套,而且很有成效:“在罗尔帕,我们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外人要想进入,就必须拿到我们开的‘路条’。在根据地,我们建立起自己的人民政府,设立了人民法庭、税务机构,行使政府权力。此外,我们还开办了许多中小学校,战士们和贫困村民的孩子都可以免费接受教育。为帮助村民解决经济困难,我们建立了金融合作社,办起了各种小型工厂。这不仅使游击队在衣食住行方面实现了自给自足,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满足了村民们的生活需要……”“毛派”游击队走的正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不到一年,普拉昌达就发动了上千次袭击,由于这些游击战看去就是小打小闹,所以尼泊尔政府起先是不屑一顾,认为他们不过一小撮“恐怖分子”而已,但几年过去,到了2000年,政府军恍然发现,普拉昌达的游击队已人数过万,这个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内陆国家的半壁江山几乎都归了他。

美国在2001年宣布普拉昌达的反政府武装为恐怖组织。在西方媒体的笔下,普拉昌达在尼泊尔所干的是“10年叛乱”。作为反政府武装,普拉昌达的暴力革命最终造成16000人丧命的结果。武装斗争结束后,普拉昌达终于成功进城;很快地,在尼泊尔大中城市几乎所有的公共建筑上,都挂上了普拉昌达的肖像、写上了尼共(毛主义)的宣传口号。普拉昌达同样喜欢组织大型集会,加德满都的几次民众集会,每次都有数十万人参加。

自发动武装斗争之日起,普拉昌达和他的战友们就“失去”了私人财产,过着共产主义般的生活。尼共(毛主义)的领导人曾发誓不保留任何私有财产,他们把私有财产交给了党。那时领袖们没有工资,而是每月报销一次日常办公和生活开支。作为游击队的一把手,普拉昌达和士兵休戚与共,一起忍受着极其清苦的生活,伙食是农民常吃的豆子糙米饭;一年到头只有两三件衣服,此外几乎一无所有。

普拉昌达2008年6月进城后,起初在加德满都的生活依然寒酸,饭里有咖喱鸡肉算是奢侈。从进城到当上总理,到2009年5月4日宣布辞去总理职务,其间普拉昌达得到了总理的工资,他曾向BBC尼泊尔分社记者宣称,自己的工资将属于国家和人民,“除了留下一些作为维持日常的开支,工资将被存放在党的金库里”。连自己的工资都属于国家和人民!普拉昌达豪情满怀地说:“我们充分相信人民。我们忠于国家和人民。任何人都不能把我们和人民分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