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间,他曾到杭州,筹办师范学校。一次路过余杭,专门到仓前章太炎家里登门拜访,他在日记里说:“道经仓前,访章太炎,乞得《訄书》。”这是1901年4月5日清明那天。在游历了杭州临安之后,于16日复访章太炎。之后游览了西湖、灵隐。这一年他到杭州多次,并多次从杭州拱宸桥码头出发,坐船去上海。
大时代需要大地方,大地方带来大格局。1902年1月15日,蔡元培携眷到上海,他受聘于上海南洋公学——这是后来交通大学的前身,负责“特班”,那是一个让秀才学西学的特别班级,共有42人。如果说在绍兴时期是蔡元培民主革命思想形成的前奏、序曲,那么接下来在上海,则是他的思想成熟期。
上海是那个时代的风云际会之地,与保守的京城形成鲜明对比。在这个更广阔的“海派”大世界里,蔡元培开启了人生重要的新一页。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系主任周佳荣所著的《辛亥革命前的蔡元培》(中国现代史丛书,香港波文书局1980年9月第1版)一书,是较早研究革命时期蔡元培的专著,其中核心的四章《南洋公学》、《上海风潮》、《办报生涯》、《秘密活动》,这四个标题很好地概括了蔡元培在上海的经历。
教育可以立人,立人方能立国。1902年4月28日,蔡元培被推为新成立的中国教育会事务长。他一方面明里兴办教育,一方面暗中鼓吹革命。此前已筹办爱国女校,尽管来入学的女子并不很多。这年暑假,他还游历了日本。随后他资助陶成章赴日留学。在南洋公学“墨水瓶事件”之后,蔡元培创办了爱国学社,他当一把手,吴稚晖出任学监,章太炎等都充任了爱国学社的兼职教员。
风云激荡,往往猝不及防。1902年11月16日,上海南洋公学全体学生200余人集体退学,抗议校方因“墨水瓶事件”开除中院五班全体同学。事情始发于11月5日,第五班汉文教习郭镇清到教室主课,看到教师座位上摆了一个墨水瓶。郭是江苏如皋秀才出身,思想守旧,平日讲究师道尊严,一见此不敬之举,大为不满,责问何人所为。学生噤声,无一人承认。下课后,郭将学生杨之福叫去查问,杨之福便诬指平素与其不和的同学伍正钧。郭镇清据此报告校总办汪凤藻,并且要求把伍正钧及坐在他两旁的同学陈承修、贝钧一并开除。11日,学校当局以侮辱师长、不守校规为由,下令开除伍正钧等三人。五班同学为此协商决议,呈请学校当局收回成命,并辞退郭镇清,开除杨之福。12日,总办又宣布五班学生“聚众开会,倡行革命”,一律开除。于是全校震动,学生更是连日开会,每班推选代表一人入见总办、督办,均遭拒绝,遂决议全体退学,以示抗议。17日,各班学生排队出校,秩序井然,步行至静安寺张家花园,由特班学生贝寿向公众宣布退学缘由,指斥“教习以隶待学生”,“是等奴隶教育,凡为国民,谁能堪之”。全体学生合影之后宣布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