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蔡元培:革命时期的蔡先生(1)

温柔和激荡 作者:徐迅雷


蔡元培提倡民权,支持学生,他也愤而辞职,并对学生说:“不要散,我们组织一个学校。”办学校要经费,他坐船去南京借款,启程时得知长子病重去世,“他为了大局起见,不想延误行程,只好挥泪嘱托友人处理儿子后事,自己登轮而去”(见周佳荣《辛亥革命前的蔡元培》第40页)。由此,诞生了爱国学社。在这里,蔡元培和其他进步师生相互影响,“言论和思想都有了急剧的发展”(见《辛亥革命前的蔡元培》第41页)。

蔡元培曾激烈地说,“除非你推翻满清,任何改革都不可能!”(见《辛亥革命前的蔡元培》第29页)这是清醒的认识,事实证明晚清推行的预备立宪等改革,确实是软不拉叽,根本就不可能赶上革命的脚步。而推翻一个固有的腐朽政权,需要更广泛的力量、更努力地亲为。

在上海,有一位交往密切的朋友、出版家、翻译家杜亚泉。杜亚泉生于绍兴上虞,是一个忧国忧民而又具有科学头脑的学人。1898年他曾应蔡元培之邀到绍兴中西学堂任数学教员,1900年秋到上海创办中国近代首家私立科技大学——亚泉学馆,后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杜亚泉和蔡元培都赞同进化论,倾向革新,提倡民权、女权。蔡元培初到上海,就住在杜亚泉那里。

在上海,蔡元培结识了重要的革命志士吴稚晖。吴稚晖后来撰《四十年前之小故事》一文,用很生动的文笔回忆蔡元培,说自己在“尚未知有江洋大盗孙汶前五六年时,却知有蔡元培者”;在上海初次见到这个“能作怪八股者”,“却所谓弱不胜衣,恂恂然儒者也”(见《追忆蔡元培》一书第92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

蔡元培等诸位志士仁人,通过演说、撰写文章,大力倡言革命,宣传爱国主义和民主思想,文章主要刊登在《苏报》上。吴稚晖甚至提议中国教育会以《苏报》为机关报。

上海这一班人宣传革命弄得风生水起,清廷当然也是知道的。他们看在眼里恨在心里,1903年春夏之交,清政府就曾密电上海道,捉拿“倡言革命”的蔡元培、吴稚晖等人;上海道曾设计诱捕,想通过邀请演讲而抓捕,他们没有上当。

然而,6月29日这天——在蔡元培去青岛半个月后,上海“苏报案”爆发,章太炎、邹容被关押,因为写文章闹革命而进了“文字狱”,报馆被封,震惊中外。

民国元老柳亚子先生,当时还是爱国学社的学生,蔡元培是老师,教授伦理学。他在《纪念蔡元培先生》一文中,回忆到一个细节:“章先生和邹先生都被捕在虹口西牢,我便找了蔡先生,想去看看他们。”可是西牢对探视限制很严,每月只能一次,一次不可探视两人,而只允一个;探视者要有捕房所发的许可证,这许可证在蔡先生处,他每月去西牢探视一次。蔡先生说,可以把许可证借给我,这一个月要轮到章先生接见了。“我对于上海地方,陌生得很,便由蔡先生陪我同去。他候在西牢的铁门外面,我则进铁门到接见的地方……接见时间完毕以后,仍由蔡先生送我回到客栈住宿……”(见《蔡元培纪念集》第99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蔡元培就是这样关心同仁、关爱学生的。难怪柳亚子在文中感叹:“蔡先生一生和平敦厚,蔼然使人如坐春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