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吴晗曾说:“一部二十四史充满了贪污的故事。”历史学家王亚南也说:“历史家昌言中国一部二十四史是相砍史,但从另一个视野去看,实又是一部贪污史。”的确,翻开二十四史,贪污腐败的故事几乎无处不有,历朝历代似乎都难以逃脱这一怪圈。
翻开史书,早在夏商时期,就已经有了对贪腐的记载。《左传·昭公十四年》引《夏书》曰“贪以败官为墨”,这也是“贪墨”一词的出处。可见,贪腐问题是和历史相始终的,自从历史有了私有制,有了“家天下”,贪腐就成了历史的毒瘤,直至今日。
有腐败,就会有反腐败。腐败是社会的毒瘤,统治者必须用手术刀切除这颗毒瘤,才能保障社会秩序的健康有序。因此,从贪腐的角度而言,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历史,就是一部腐败和反腐败相互斗争的历史。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这句名言,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一个王朝最初建立时,其开国之君往往因为经历过天下大变,对社会的顽疾、百姓的疾苦有切肤的感受,因此,当新王朝建立初始,开国者往往在整饬吏治、反腐倡廉上狠下功夫,当然,这也是从前朝吸取的历史教训。
雍正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他的立场是站在清朝统治阶层利益上的,他要维护清朝的统治,就必须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而要维持社会的稳定,就必须割除贪腐的毒瘤。我们都知道,清朝是在明末的废墟之上建立起来的,而明朝的灭亡和官员贪腐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无论是维护统治方面,还是吸取前朝教训,雍正反腐,都是势在必行的。
我们知道,清军在入关之前,政治制度上还留有奴隶制度的残存,当清军征服整个中国之后,为了更快地建立统治体系,其很多的政治制度都沿袭了明朝的,这就是所谓的“清承明制”,因此,但凡研究清朝的历史,都必须先研究明史。
如前文所述,明朝的灭亡与官员的贪腐有着密切联系,所以清朝的贪腐问题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实从根源上说,封建社会中所有朝代的贪腐问题都源于权力的不受节制,只是到了明清时期,皇权进一步加强,这个问题更加严重而已。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建立大明朝。此时的朱元璋为了尽快稳定大局,留用了一大批前朝官员,但我们知道,元朝向来奉行“以吏治国”的国策,这造成了官场上长期卖官鬻爵、贪污成风的现象,如今朱元璋把他们留下来,他们长期以来养成的鱼肉百姓的恶习,必然延续了下来。而且,那些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一下子从平民变成了王侯公卿,前所未有的荣华富贵使他们出现了腐化堕落、居功自傲、骄奢淫逸现象,这种种原因使得大明朝开国不久,便在财政、税收、赋役等领域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腐败重灾区。
而朱元璋起于草莽,从小就饱尝生活的艰苦和辛酸,可以说,他深受元末官场贪腐之害,因而他也对腐败有着切骨之恨。朱元璋曾亲口说过:“昔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间疾苦,视之漠然,心实怒之。如今要严立法禁,但遇官吏贪污蠹害吾民者,罪之不恕。”(引自《明太祖实录》)正是由于以上几点原因,明朝建立不久,朱元璋就开始推行“严猛治国”的国策,并先后查办了三起贪腐大案,这些都是朱元璋推行重典治国的重要表现。这三件贪腐大案分别是空印案、郭桓案、驸马欧阳伦案。其中的空印案、郭桓案,再加上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在历史上又被合称为“明初四大案”。很多人都对这四起大案耳熟能详,因此,我们这里只简单对驸马欧阳伦案做一下简单介绍。
朱元璋共有16个女儿,其中最受朱元璋喜爱的要数安庆公主,而安庆公主的驸马正是欧阳伦。欧阳伦进士出身,一表人才,深得朱元璋的欢心。
可就是这样一个深受皇帝恩宠的驸马,最终却被朱元璋下令赐死,怪只怪他不识时务,撞在了朱元璋惩贪的枪口上。